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加大零就業家庭就業幫扶力度,建立創業促進就業的長效工作機制,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切實做好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就業幫扶工作
(一)完善零就業家庭申報登記制度。零就業家庭是指城鎮居民家庭成員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人員均處于失業狀態,且無經營性、投資性收入的家庭。零就業家庭的認定,實行家庭申報、社區(居委會,下同)核實、街道認定制度。各地要進一步規范對零就業家庭的管理,建立統一的登記臺帳和數據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調整、更新。
零就業家庭的申報認定程序為:居民持身份證、戶口本、失業登記證明或《再就業優惠證》等有效證明材料到居住地社區進行申報。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對居民申請進行登記核實后報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由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機構進行認定,并報縣級勞動保障部門備案。認定的零就業家庭要向社區居民公示。
實行零就業家庭退出制度。被認定的零就業家庭中有一人穩定就業或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就業援助服務的,在一定期限后不再作為零就業家庭對待。
(二)進一步做好零就業家庭成員《再就業優惠證》發放工作。對在勞動年齡內、有就業愿望的零就業家庭成員,要及時發放《再就業優惠證》,做到應發盡發,并幫助他們落實相關扶持政策。
(三)開發公益性崗位,實施崗位援助。各級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應優先安排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零就業家庭成員和就業困難群體中的“4050”人員在公益性崗位就業超過3年的,可以適當延長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期限,并相應延長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期限。距法定退休年齡3年以內的,原則上可以延長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期限至退休。
(四)鼓勵企業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各類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和就業困難群體中的“4050”人員就業,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實際招用人數,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企業應為所招用人員繳納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計算,個人應繳納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仍由本人負擔。崗位補貼標準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50%.
零就業家庭成員通過勞務派遣在省內就業的,可以參照企業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條件和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到省外就業的,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
(五)落實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零就業家庭成員從事靈活就業且參加社會保險的,可以享受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補貼金額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的2燉3.就業困難群體中的“4050”人員從事靈活就業,其社會保險補貼滿3年后,可適當延長。
(六)對零就業家庭子女實施培訓援助。零就業家庭中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未能升學且達到勞動年齡的子女,參加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的,可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到高等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就讀的,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七)積極為零就業家庭成員提供職業技能鑒定服務。零就業家庭成員初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可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二、大力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
(八)擴大創業培訓補貼范圍。把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納入創業培訓(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補貼范圍,所需資金從就業資金列支。
(九)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對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的支持力度,把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創業人員納入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范圍。各類創業者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一般不超過5萬元,貸款期限2年,貸款到期后最長可以展期2年,屬于微利項目的,由財政全額貼息,展期不貼息。
(十)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全民創業。各地要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為自主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開業指導、創業項目支持等創業服務,推動全民創業活動的開展。
(十一)加快創業孵化園區和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各地要加快創業孵化園區建設,為下崗失業人員創業提供服務。建立創業示范基地,為自主創業人員提供觀摩和創業實習場所。
(十二)鼓勵自主創業者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自主創業者創辦的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吸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并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實際招用人數,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企業應為所招用人員繳納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計算。
三、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
(十三)積極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勞動保障部門要制定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計劃,會同財政部門做好資金需求預算,積極做好“春風行動”、再就業援助、創業項目交流等專項服務活動。
(十四)繼續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成果機制。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開展就業服務和創業服務活動,服務質量和促進就業的效果達到規定要求的,可以給予就業服務補貼。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要通過開發就業崗位、開展職業指導、政策宣傳、提供就業信息等多種措施,幫助本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十五)大力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和信用社區建設。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和認定程序,加快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工作。完善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和信用社區相互促進的運作模式,推動信用社區建設深入開展。進一步加強基層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對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定期開展業務培訓。
(十六)加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與促進就業聯動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與再就業工作的聯動,形成鼓勵和吸引有勞動能力的失業和低保人員積極主動就業的激勵機制。依托街道、社區等基層平臺,加強對低保人員、享受失業保險人員的跟蹤服務和動態管理,引導和督促他們積極參加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和公益性勞動。合理確定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最低工資標準,探索低保人員就業后其待遇在一定時期內合理延續的辦法,保證其就業后的總體收入水平和待遇不降低,增強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失業人員的就業意愿。
(十七)實行就業服務實名制管理。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建立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勞務輸出情況數據庫,實行實名制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數據,在認真核實的基礎上,及時撥付補助資金。同時,要為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支持,保證其工作需要。
(十八)強化就業再就業宣傳工作。通過舉辦就業再就業宣傳專項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就業再就業政策、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和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果,促進各項政策的落實。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八月七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2016-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7-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5-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2001-08-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
2013-01-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8-3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