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1年7月14日十屆159次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對《惠州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惠府〔2009〕30號)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六條第一款中的“起草的規范性文件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有關機關、組織或者公民對其有重大意見分歧的”修改為:“起草的規范性文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產生直接影響的”。
二、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直接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起草單位在起草過程中未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也未舉行聽證會的,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法制機構應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也可以舉行聽證會。”
三、第三十四條修改為:“發布規范性文件的命令或者文件應當載明該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發文字號、規范性文件統一編號、規范性文件名稱、通過日期、施行日期、行政首長簽名或者加蓋制定機關印章以及發布日期。
“部門聯合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由聯合的部門首長共同簽署發布,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號。”
四、增加一條為第三十五條,內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制度。
“市政府及其部門規范性文件在規定載體發布前由市政府法制機構、縣(區)政府及其部門和鎮(鄉)政府規范性文件在規定載體發布前由所在縣(區)政府法制機構進行統一登記,并按照統一規范體式編序號,作為規范性文件通過合法性審查、準予發布的標識。”其后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五、原第三十五條調整為第三十六條,其第六款內容修改為:“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在同級政府網站、部門網站、主要報刊公布規范性文件或者發布消息。”
六、原第四十三條修改為:“第四十四條 本規定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惠州市人民政府1992年10月4日發布的《惠州市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惠府〔1992〕73號)同時廢止。本規定有效期至2016年8月31日。”
本決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惠州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后重新公布。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四日
惠州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
第一條 為規范本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以下簡稱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維護法制統一,促進依法行政,根據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廣東省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規范性文件,是指我市各級行政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發布的,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可以反復適用的文件。
規范性文件分為政府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范性文件。各級人民政府(含政府辦公室)以自己名義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為政府規范性文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成部門和法律、法規授權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以下簡稱部門)等以自己的名義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為部門規范性文件。
第三條 本市各級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審查、決定、發布、解釋適用本規定。
各級行政機關制定發布內部工作制度、行政機關內部適用的技術操作規程、對具體事項作出行政處理決定,以及對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制定文件,不適用本規定。
第四條 違反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無效。
第五條 行政機關的議事協調機構、臨時機構、內設機構和部門的附屬機構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制定規范性文件。
第六條 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切實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
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和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第七條 屬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制定規范性文件:
(一)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尚未作出明確規定的;
(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雖有規定但規定不具體、不便操作的;
(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授權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的。
法律、法規和規章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規范性文件原則上不作重復規定。
第八條 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符合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政策的規定,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不得違反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決定,不得超越本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下列事項:
(一)行政處罰;
(二)行政許可;
(三)行政強制措施;
(四)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五)其他應當由法律、法規、規章或者上級行政機關設定的事項。
第九條 沒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規范性文件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規定。
第十條 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根據規范性文件的具體內容確定名稱,可以使用“規定”、“決定”、“命令”、“辦法”、“通知”、“公告”、“規則”和“通告”等,但不得使用“法”、“條例”。
政府規范性文件的標題應當冠以本行政區域名稱,部門規范性文件的標題應當冠以制定機關名稱。
第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用語應當準確、簡潔,條文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規范性文件的內容用條文表述,每條可分為款、項、目,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號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除內容復雜的外,規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節。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監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具體負責本級政府及其部門和下級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監督工作。
第十三條 市政府制定規范性文件實行計劃制度。市政府部門或者縣(區)政府認為需要制定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的,應當在市政府規定的報送時間內向市政府申請立項。
申請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立項,應當對制定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簡要說明。
市政府法制機構對立項申請進行匯總,并根據國家和省的立法計劃、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結合市政府的工作重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經綜合平衡后,編制市政府年度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執行。
列入制定計劃的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由申請立項的部門按規定的要求、時間完成起草任務;未列入市政府當年制定計劃的規范性文件草案,市政府法制機構一般不予審核,確需制定的,須向市政府書面報告原因和理由,經市長或分管副市長批準后增列入計劃。
第十四條 政府規范性文件由市、縣(區)、鎮(鄉)人民政府組織起草,部門規范性文件由市、縣(區)政府部門組織起草。
市、縣(區)人民政府可以確定規范性文件由其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規范性文件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組織起草。
市、縣(區)政府部門可以確定規范性文件由其一個或者幾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組織起草。
起草規范性文件可以邀請有關專家、組織參加,也可以委托有關專家、組織起草。
第十五條 起草規范性文件,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采取書面征求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十六條 起草的規范性文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產生直接影響的,應當向社會公示,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起草單位也可以舉行聽證會。聽證會依照下列程序組織:
(一)聽證會公開舉行,起草單位應當在舉行聽證會的30日前公布聽證會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二)參加聽證會的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起草的規范性文件,有權提問和發表意見;
(三)聽證會應當制作筆錄,如實記錄發言人的主要觀點和理由;
(四)起草單位應當認真研究聽證會反映的各種意見,起草的規范性文件在報送審查時,應當說明對聽證會意見的處理情況和理由。
第十七條 起草部門規范性文件,涉及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征求其他部門的意見。
起草政府規范性文件,涉及本級人民政府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征求其他部門的意見。起草單位與其他部門有不同意見的,應當充分協商;經過充分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起草單位應當在上報規范性文件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時說明情況和理由。
第十八條 起草單位應當將規范性文件送審稿及其說明、起草部門的法制機構的審核意見、對規范性文件送審稿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材料按規定報送審查。
報送審查的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應當由起草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幾個起草單位共同起草的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應當由該幾個起草單位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
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的說明應當對制定規范性文件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起草的簡要過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規定的主要措施、有關單位的意見及協調情況等作出說明。
有關材料主要包括起草規范性文件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匯總的有關單位意見、聽證會筆錄、調查報告和參考資料等。
第十九條 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由法制機構負責統一審查。
市、縣(區)政府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由起草單位直接報送本級政府法制機構審查。
部門規范性文件應當報本級政府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后再行發布,審查程序和時限按《廣東省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執行。
鎮(鄉)人民政府規范性文件應當報本縣(區)政府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后再行發布,審查程序由各縣(區)人民政府決定。
未經政府法制機構審查同意而發布的部門規范性文件、鎮(鄉)政府規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機構可以向社會公布該規范性文件無效。
第二十條 法制機構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規范性文件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符合本規定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
(二)是否與有關規范性文件協調、銜接;
(三)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規范性文件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
(四)是否符合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技術要求;
(五)需要審查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機構可以緩辦、要求送審單位補交材料或者退回起草單位:
(一)制定規范性文件的基本條件尚不成熟的;
(二)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對規范性文件送審稿規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較大分歧,起草單位未與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協商的;
(三)上報規范性文件送審稿不符合本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的;
(四)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照搬照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或上級規范性文件的內容,未結合實際作出具體規定,沒有制定必要的;
(五)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條理不清,邏輯結構混亂的。
第二十二條 法制機構應當將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發送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征求意見。
第二十三條 法制機構應當就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聽取基層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
第二十四條 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涉及重大問題的,法制機構應當召開由有關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或專家參加的座談會、論證會,聽取意見,研究論證。
第二十五條 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直接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起草單位在起草過程中未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也未舉行聽證會的,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法制機構應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也可以舉行聽證會。
舉行聽證會的,應當依照本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的程序組織。
第二十六條 市政府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涉及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的重大、復雜問題和專業性特強或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市政府法制機構須組織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咨詢論證專家進行咨詢論證。
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咨詢論證專家由市政府法制機構以市政府的名義從行政、經貿、金融、城建、環保、科技、文化、法律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中聘請,受聘人員統一由市政府頒發聘書。
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專家咨詢論證活動以召開專家咨詢會、論證會或書面提出咨詢意見等形式進行。咨詢論證結束后,市政府法制機構應認真研究咨詢論證專家的意見,并適時向有關專家反饋咨詢論證意見處理情況。
第二十七條 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對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體制、權限分工等問題有不同意見的,法制機構應當進行協調,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將主要問題、有關機構或者部門的意見和法制機構的意見上報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二十八條 法制機構應當認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見,與起草單位協商后,對規范性文件送審稿進行修改,形成規范性文件草案和對草案的說明。說明應當包括制定規范性文件擬解決的主要問題,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情況,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可行性等。
規范性文件草案和對草案的說明由法制機構主要負責人簽署,提出提請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審議的建議。
部門報送本級政府法制機構審查的規范性文件草案應當是經本部門法制機構審核,并經本部門行政首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規范性文件草案。
第二十九條 法制機構起草或組織起草的規范性文件草案,由法制機構主要負責人簽署,提出提請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審議的建議。
第三十條 政府規范性文件應當經本級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部門規范性文件應當經部門行政首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
第三十一條 審議規范性文件草案時,由起草單位作起草說明,法制機構作審查說明。
第三十二條 法制機構或起草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會議審議意見對規范性文件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并按下列程序報請市長、縣(區)長、鎮(鄉)長或部門首長簽署發布:
(一)市、縣(區)政府規范性文件草案修改稿按本級政府辦文程序報請市長、縣(區)長簽署發布;
(二)市、縣(區)政府部門或鎮(鄉)政府的規范性文件草案修改稿,報市或縣(區)政府法制機構審查同意后,按部門或鎮(鄉)政府辦文程序報本部門首長或鎮(鄉)長簽署發布。
第三十三條 依照法律須經同級權力機關審議批準或同級權力機關認為應由其審議批準的政府規范性文件,經市長或縣(區)長、鎮(鄉)長簽署后,提請同級權力機關審議。
第三十四條 發布規范性文件的命令或者文件應當載明該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發文字號、規范性文件統一編號、規范性文件名稱、通過日期、施行日期、行政首長簽名或者加蓋制定機關印章以及發布日期。
部門聯合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由聯合的部門首長共同簽署發布,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號。
第三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制度。
市政府及其部門規范性文件在規定載體發布前由市政府法制機構、縣(區)政府及其部門和鎮(鄉)政府規范性文件在規定載體發布前由所在縣(區)政府法制機構進行統一登記,并按照統一規范體式編序號,作為規范性文件通過合法性審查、準予發布的標識。
第三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規范性文件統一發布制度。未經規定載體統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一律無效,不得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
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規范性文件的發布載體是《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報》,其刊登的規范性文件文本為標準文本。市人民政府規范性文件文本直接發布,市人民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根據市政府法制機構的審查意見發布。
市政府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涉及重大問題或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切身利益的,《惠州日報》應當及時刊登。
縣(區)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規范性文件的發布載體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鎮(鄉)人民政府應當在辦公所在地和公共場所建立公告欄,公布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公布日期應當不少于30日。
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在同級政府網站、部門網站、主要報刊公布規范性文件或者發布消息。
第三十七條 規范性文件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涉及國家安全和發布后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條 規范性文件解釋權屬于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
規范性文件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制定機關解釋:
(一)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規范性文件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說明適用規范性文件依據的。
規范性文件解釋由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的法制機構參照規范性文件送審稿審查程序提出意見,報請制定機關批準后發布。
規范性文件的解釋同規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九條 市、縣(區)政府規范性文件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由制定機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和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市、縣(區)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報其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規范性文件報送備案應提交備案報告2份、規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和說明各3份。
第四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規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相抵觸的,可以向法制機構提出書面審查建議。法制機構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作出處理,并將處理結果答復提出審查建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四十一條 實行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和定期清理、評估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上款規定對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評估,發現與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上級規范性文件和國家政策的規定相抵觸的,應當及時修改或者廢止。修改或者廢止規范性文件的程序按照本規定的制定程序執行。
規范性文件部分條文被修改的,應當發布新的規范性文件文本。
第四十二條 政府規范性文件由中央、省、市屬單位組織起草的,按照本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本規定未明確的,按國家、省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四條 本規定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惠州市人民政府1992年10月4日發布的《惠州市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惠府〔1992〕73號)同時廢止。本規定有效期至2016年8月31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修正)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的決定
2006-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81年《職業安全和衛生及工作環境公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8-17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