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令
第110號
《甘肅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已經2014年6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長 劉偉平
2014年6月21日
甘肅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促進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和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根據國務院《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取用水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權限,負責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流域管理機構,受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負責流域范圍內取水許可的審核和監督管理。
市州、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取水許可的日常監督管理。
第四條 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請取水許可: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的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年取水量少于2000立方米的;
(三)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排)水的;
(四)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臨時應急取水的;
(五)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必須臨時應急取水的。
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取水,取水人應當在取水后5個工作日內,報所在地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 取水許可實行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所屬流域管理機構應當根據水資源條件,依據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水資源綜合規劃、開發利用規劃以及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 確定市州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確定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確定所轄縣市區的取水許可總量 控制指標,并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備案。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本省行業用水定額核定取水單位許可水量。審批的取水量不得超過本行政區域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按照地下水資源采補平衡原則,確定本地區地下水可開采量指標,定期核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區,明確禁采和限采范圍。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地下水取水量,不得超過可開采量指標。
地下水超采地區,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地下水可開采量指標,制定地下水超采區逐年核減取水量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七條 需要申請取水的建設項目,申請人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進行審查,并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作為審批取水申請的技術依據。
對未進行水資源論證或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前置審批(核)同意的,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取水許可申請,項目審批(核)部門不予審批或核準項目。
年取地表水20萬立方米、地下水10萬立方米以下,且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的建設項目,申請人可不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但應當填寫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表。
第八條 在初始水權明晰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市場配置、政府調控相結合的水權轉讓制度。在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區域、行業、取用水人之間進行水權交易。
第九條 本區域取水已經達到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確需新增取水的,應通過水權轉讓方式調劑解決用水。
通過水權轉讓方式申請取水的,取水人應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水權轉讓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方可辦理取水許可。
利用再生水、礦井排水、苦咸水和集蓄雨水等非常規水資源不受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年度用水計劃限制。
第十條 取水許可實行區域限批制度。取水總量接近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該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取水許可申請限制審批。
取水總量達到或者超過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除通過水權轉讓方式獲得用水指標外,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該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取水許可申請暫停審批。
第十一條 對取水人提出的取水許可申請,由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水資源綜合規劃、開發利用規劃以及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進行審批。
第十二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取水許可事項時,需要征求取水口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意見的,被征求意見的單位應當自收到征求意見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意見,逾期未提出意見的,視為同意。
第十三條 地表水取水許可管理權限:
取水人用于工業、服務業、商業、建筑業、火力發電循環式冷卻和城鎮生活的年取水量不足100萬立方米,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年取水量在 100萬立方米以上、不足500萬立方米,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年取水量在500萬立方米以上,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農業用水年取水量不足500萬立方米的,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年取水量在500萬立方米以上、不足2000萬立方米的,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年取水量在2000萬立方米以上,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河道外漁業取用水許可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第十四條 城市景觀、生態綠化要優先使用再生水和集蓄利用雨水,確需取用地表水的,取水許可按照本辦法第十三條分級管轄權限執行。
第十五條 地下水取水許可管理權限:
取水人年取水量在100萬立方米以下的,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年取水量在100萬立方米以上,200萬立方米以下的,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年取水量在200萬立方米以上或取用地熱水、礦泉水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在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經市州或者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地下水取水審批權限。
取水人在同一水文地質單元取水井的數量在2眼以上的,取水許可水量應當累計計算。
石羊河流域內取用地下水的,依照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采煤取(排)水許可管理權限:
采煤取排水量可計量的煤礦,按照本辦法第十五條地下水管理權限執行;采煤排水量無法計量的煤礦,按照采礦量確定取(排)水許可管理權限,具體為:
(一)單礦井設計年產量在150萬噸以下的,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二)單礦井設計年產量在150萬噸以上(含150萬噸)、300萬噸以下的,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三)單礦井設計年產量在300萬噸以上(含300萬噸)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同一企業所屬單礦井應累計計算確定分級管轄權限。
第十七條 其他采用井工方式開采礦產資源取(排)水的,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管轄。
第十八條 水力發電取水許可管理權限:
(一)裝機容量在10兆瓦以下的,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裝機容量在10兆瓦以上(含10兆瓦),50兆瓦以下的,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裝機容量在50兆瓦以上的(含50兆瓦),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九條 省人民政府或者省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的取水,跨市州或在市州邊界河流上的取水,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跨縣市區或在縣市區邊界河流上的取水,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利用多種水源,且各種水源的取水審批機關不同的,應當由其中最高一級審批機關審批。
第二十條 在已建成的渠道上修建水電站或取水口截引水資源的,按照實際取水用途,根據本辦法規定的地表水或水力發電取水許可管轄權限執行。
第二十一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1月15日前向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上年度實際取水總量統計報表;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1月31日前,將本區域的上年度實際取水總量統計報表報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設流域管理機構的,同時報送流域管理機構。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取水許可實施動態管理,及時核發、注銷、延續取水許可證,對取水用途發生改變或實際用水量未達到許可水量的取水許可證進行變更或核減。建立取水許可統計臺賬,及時更新取水許可信息,并定期向社會發布。
第二十三條 水資源費由取水審批機關負責征收。國家流域管理機構審批的取水,水資源費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代為征收。
石羊河流域管理機構審批的地下水取水許可,水資源費由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征收。
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地下水、地熱水和礦泉水以及地源熱泵取水水資源費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征收。
第二十四條 工業、服務業、商業、建筑業、火力發電循環式等工商業用水按照實際取水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地表水0?15元/立方米,地下水0?20元/立方米。
第二十五條 城鎮公共供水按照實際取水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地表水0?20元/立方米,地下水0?30元/立方米。
第二十六條 農業生產用水按照實際用水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地表水0?005元/立方米,地下水0?01元/立方米。
第二十七條 火力發電貫流式冷卻用水按照實際發電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0?001元/千瓦·時。
水力發電用水按照實際發電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裝機容量在5萬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力發電用水0?005元/千瓦·時,其他發電用水0?003元/千瓦·時。
第二十八條 洗浴、洗車、滑雪場等特種行業直接取用水的按照實際取用水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地表水1?00元/立方米,地下水2?00元/立方米。
第二十九條 其他取用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為:
(一)開采原油和進行冶煉加工的石油生產按照實際用水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地表水0?50元/立方米,地下水1?00元/立方米;
(二)采煤排水水資源費按疏干排水量計征,標準為:河西地區1?00元/立方米,其他地區0?80元/立方米。采煤排水量無法計量的,按照采煤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河西地區0?70元/噸,其他地區0?50元/噸;
(三)其他采用井工方式開采礦產資源取(排)水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參照采煤排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執行。開采地熱水、礦泉水按照實際用水量征收水資源費,標準為3?00元/立方米。
第三十條 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如需調整,由省發展改革、財政、水利部門核定并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三十一條 水資源費計入取用水人成本。
縣級以上價格主管部門應及時按不同供水對象或用途將水資源費核入供水水價。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集中供水企業(單位)的不同供水對象核定實際取水量,分類征收水資源費。
第三十三條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實際取水量或發電量征收水資源費。若實際取水量或發電量無法計量,可根據有關標準和取用水企業制水損失或實際自用電量情況進行核定。
第三十四條 取水人應當依據批準的年度計劃取水量取水,超過批準取水量的,按下列標準累進加價征收水資源費:
(一)超過批準的年度用水計劃取水量10%—30%的,對其超取的水量加價1倍征收水資源費;
(二)超過批準的年度用水計劃取水量30%—50%的,對其超取的水量加價2倍征收水資源費;
(三)超過批準的年度用水計劃取水量50%以上的,對其超取的水量加價3倍征收水資源費。
第三十五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征收水資源費,應當向同級價格主管部門申領收費許可證,并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票據。
第三十六條 水資源費按季度征收。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季度向取水人送達水資源費繳費通知書,財政部門應將所征水資源費按照1∶9的比例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減收或者免收取水人應當繳納的水資源費。
第三十七條 水資源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于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管理,也可用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平調、截留或挪作他用。
省以下水資源費分配比例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條 水資源費應當足額征收并按規定上解。對應當征收而未征收、未足額征收或者未按規定上解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并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相應核減該區域下一年度用水控制指標。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的行為,按照國務院《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2010年5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67號令發布的《甘肅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7-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
2011-06-29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2010-04-17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2009-11-10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999-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號
2008-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4-17國務院關于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0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