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制度優勢,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行政調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為根本,以建立行政調解工作體制為保障,以創新行政調解工作機制為抓手,形成調解工作合力,依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初發階段、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行政程序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二)工作原則。
1、堅持合法原則。遵循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和公共利益,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2、堅持自愿原則。完全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得強制性要求調解。
3、堅持平等原則。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平等協商處理利益糾紛,體現公平正義。
4、堅持實效原則。行政調解應當簡便、快捷、高效,實現“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的社會效果和法律價值。
(三)行政調解工作范圍。行政機關(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的行政爭議;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行政裁決、調處的民事糾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產生的與行政管理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的民事糾紛。
二、建立完善行政調解工作推進機制
建立由政府負總責,法制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機制。市和縣(市)區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調解工作,其法制部門負責行政調解的協調、指導和監督;政府部門(含單位,下同)的法制機構負責協調指導本部門行政調解工作,相關業務機構具體承辦;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承辦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調解工作。
建立市行政調解聯席會議制度。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法制辦主任為副總召集人,市政府各執法部門為成員單位,并邀請市法院參加。具體職責為:指導全市行政調解工作,定期研究解決全市行政調解工作涉及重大問題;研究和協調解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群體性和影響社會穩定的行政爭議;協調處理涉及多個部門的行政爭議,確定處理原則和牽頭部門。市法制辦負責市行政調解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做好全市行政調解工作的統籌協調、信息交流及監督指導。各縣(市)區政府應建立相應的行政調解聯席會議制度。
建立行政調解信息分析報送制度。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要加強行政調解信息匯總分析,按照市法制部門要求定期報送本地區、本部門開展行政調解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和普遍性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對涉及人數較多、社會影響大、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要及時與同級政府法制機構溝通,并向黨委、政府報告。
三、健全行政調解員和行政調解聯絡員隊伍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發揮省會城市資源優勢,依托基層組織、相關行業協會和大專院校專家學者發揮行政調解作用,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行政調解工作。在市、縣(市)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城鄉建設、住房保障管理等重點領域建立社會專兼職調解員隊伍和調解專家庫并向社會公開,構建行政主導、社會參與的行政調解體系。在行政調解員隊伍中,遴選部分老干部、老專家、老學者,探索建立行政復議調解員隊伍,最大限度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糾紛的作用。各級政府部門應明確本部門的行政調解聯絡員,負責本部門行政調解工作聯絡溝通、協調管理、數據匯總分析等日常工作。
四、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行政調解聯動工作
各級行政復議機構要主動將復議關口前移,對行政復議中發現的行政執法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以行政復議建議書形式提出改進意見,以點帶面規范該類執法行為,及時有效解決共性問題,預防矛盾糾紛產生。各級行政機關要定期梳理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預防處理可能出現的矛盾糾紛。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過程中,各級行政執法機關應與政府法制機構建立溝通交流制度,尤其對涉及土地房屋收儲征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食品安全、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矛盾突出領域的事項,應主動與政府法制機構取得聯系,共同分析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糾紛。在行政調解中,需要當事人所在地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配合的,可邀請其參加,共同開展調解工作。對進入行政復議渠道的行政爭議,行政復議機構要先行調解,推進行政調解與行政復議銜接。對進入行政訴訟程序的行政爭議,行政機關要與人民法院在訴前調解、庭審調解、執行和解等環節建立聯動機制。完善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情況通報交流制度,積極推動行政調解的司法確認。
五、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行政首長為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行政調解工作總負責人,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完善機制,采取信息反饋、經驗交流、檢查指導等措施,對行政調解工作加大督導力度,并定期調度有關情況,對因組織領導不力、責任不到位、工作不落實等導致爭議糾紛突出的單位,要予以通報并限期整改;對因工作敷衍塞責、無故推諉拖延,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和案件的,要實行責任倒查,依法依規追究有關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要依托各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各界了解支持行政調解工作,主動選擇行政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要對行政調解員、行政調解聯絡員加強業務培訓,推行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行政調解專業化水平。政府部門要落實行政調解工作必要經費,配置相應調解場所和設備,保障行政調解工作有效實施。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月23日
(責任編輯: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第二次修正)
2010-0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免辦法
1990-03-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1996-05-15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埃塞俄比亞等32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