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會議的舉行
第三章 議案的提出和審議
第四章 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述職報告
第五章 質詢案的提出和辦理
第六章 發言和表決
第七章 附則
修改決定
海南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對《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二條:“常務委員會審議其職責范圍內的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議案及專項工作報告或者其他事項,應當依照本規則的規定進行。”
二、第五條改為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出席常務委員會會議,認真履行委員職責。因病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不能出席會議的,必須請假。”
三、第六條改為第七條,第二款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有關專門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的負責人、有關工作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洋浦經濟開發區中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海南分院、洋浦經濟開發區檢察院的負責人列席會議。”
四、第八條改為第九條,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交付常務委員會或者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審議的議案,由主任會議作出安排,提交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主任會議、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于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議案。”
五、第八條第三款、第四款改為第十條,修改為:“主任會議提出的議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審查,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提出意見,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提出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審查,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主任會議決定不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議案,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六、第九條改為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議案,一般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的20日前送交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提請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議案,提請人應當提供必要的參閱材料。”
第五款改為第六款,修改為:“提請審查、批準省本級決算草案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調整和部分變更的初步方案,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的20日前送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財經工作機構,并提供有關資料,接受查詢。”
七、第十條改為第十二條,第四款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議案,由該專門委員會負責人作說明。”
八、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議案說明后,可以分組對議案進行審議,也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必要時,可以對議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辯論。”
九、第十二條改為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或者其他議案,在審議中認為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協調或者完善決策措施的,經主任會議決定,交由提出議案的機關、提案人進一步研究修改,在限定時間內提出修改稿,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下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在限定時間內未能提出修改稿的,應當向主任會議說明理由。”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地方性法規案經常務委員會兩次會議審議后,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主任會議決定,可以暫不交付表決,交地方性法規草案統一審議機構(以下簡稱統一審議機構)進一步審議修改后,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下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地方性法規案由統一審議機構進行統一審議,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可以對與其職責有關的地方性法規案進行審議或者審查,提出的審議、審查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十一、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與民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請常務委員會批準,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報請批準的機關應當向省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作扼要說明。統一審議機構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進行審議,提出報告。”
十二、第四章的標題修改為:“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述職報告”。
十三、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工作報告后,由分組會議、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進行審議。報告人必須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一條:“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由省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或者常務委員會任命的省政府組成人員,省高級人民法院、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省人民檢察院及其海南分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進行述職評議。”
“述職報告應當客觀全面地反映述職人員本人的工作情況,實事求是地肯定成績,檢查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二條:“主任會議可以組織有關人員向述職人員所在單位和有關方面了解情況,并向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提交述職人員履行職責情況的考查材料。”
十六、第十八條改為第二十三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常務委員會根據調查委員會提出的調查報告,可以作出相應的決議。”
十七、第十九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在常務委員會會議期間,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對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及其海南分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檢察院的質詢案。”
十八、第二十一條改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質詢案由主任會議決定受質詢機關向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主任會議或者有關專門委員會會議上作口頭答復或者書面答復。”
“質詢案以口頭答復的,應當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到會答復。”
“質詢案以書面答復的,應當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簽署,由主任會議決定印發會議或者印發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十九、刪去第二十二條。
二十、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過半數對受質詢機關的答復不滿意時,可以要求其再作答復。主任會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在會議期間答復、在閉會后限定的時間內書面答復或者在主任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上答復。”
“受質詢機關在主任會議、有關專門委員會會議上作口頭答復的,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權列席會議,提出質問,發表意見。”
“在常務委員會會議期間,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過半數對再次答復仍不滿意的,由主任會議根據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和受質詢機關答復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決定。”
二十一、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八條,修改為:“質詢案未作出答復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經主任會議同意,該質詢案即行終止。”
二十二、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三十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發言應當有充分準備,簡明扼要,緊扣議題。對于與議題無關的發言,會議主持人可以制止。”
二十三、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一條,修改為:“交付表決的議案,如果有相關修正案的,先表決修正案。”
二十四、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三十二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表決議案,采用無記名投票或者表決器表決方式,也可以采用舉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人事任免案的表決,對任職人員采用無記名投票或者表決器表決方式;對免職人員采用表決器表決或者舉手表決的方式,可以逐人表決,也可以合并表決。對其他議案,一般采用表決器或者舉手的方式表決,必要時也可以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
二十五、刪去第三十條。
此外,根據本決定對部分條文的順序、文字作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公布。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第二次修正)
(1993年3月2日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9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關于修改〈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1年5月31日海南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使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議事程序化、規范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有關規定,結合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常務委員會審議其職責范圍內的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議案及專項工作報告或者其他事項,應當依照本規則的規定進行。
第三條 常務委員會審議議案、決定問題,應當充分發揚民主,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依法集體行使職權。 #2>第二章 會議的舉行
第四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一般每兩個月舉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可以臨時召集會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會議。
第五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除特殊情況臨時召集的外,應當在會議舉行7日前將會議日期和議程草案通知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決定每次開會日期,并擬訂會議議程草案,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第六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必須有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出席,方能舉行。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出席常務委員會會議,認真履行委員職責。因病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不能出席會議的,必須請假。
第七條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的時候,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列席會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有關專門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的負責人、有關工作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洋浦經濟開發區中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海南分院、洋浦經濟開發區檢察院的負責人列席會議。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者副主任1人列席會議。
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邀請有關駐本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列席會議。
每次會議列席范圍由主任會議決定。
第八條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的時候,凡年滿十八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除外)可以申請旁聽。旁聽申請辦法和注意事項由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制定。
第三章 議案的提出和審議
第九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交付常務委員會或者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審議的議案,由主任會議作出安排,提交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主任會議、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于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議案。
第十條 主任會議提出的議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審查,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提出意見,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提出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審查,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主任會議決定不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議案,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第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議案,一般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20日前送交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議案必須以書面形式,寫明案由和解決問題的措施。
提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議案,必須附有地方性法規草案及其說明,并提供有關參考資料。
提請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議案,提請人應當提供必要的參閱材料。
提請任免案,提請任免的機關應當同時附送干部任免的有關材料。
提請審查、批準省本級決算草案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調整和部分變更的初步方案,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的20日前送交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財經工作機構,并提供有關資料,接受查詢。
第十二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議案,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關于議案的說明。
主任會議提出的議案,由主任、副主任、秘書長或者委托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辦事機構負責人作說明。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議案,由省人民政府負責人或者委托所屬有關部門負責人作說明。
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議案,由該專門委員會負責人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聯名提出的議案,由提案人推舉1人作說明。
第十三條 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議案說明后,可以分組對議案進行審議,也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必要時,可以對議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辯論。
舉行分組會議或者聯組會議的時候,提出議案的機關的負責人或者提案人必須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并可以對議案作補充說明。
第十四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或者其他議案,在審議中認為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協調或者完善決策措施的,經主任會議決定,交由提出議案的機關、提案人進一步研究修改,在限定時間內提出修改稿,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下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在限定時間內未能提出修改稿的,應當向主任會議說明理由。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一般經兩次會議審議才交付表決,但在審議中對該地方性法規案意見基本一致的,也可以一次會議審議交付表決。
地方性法規案經常務委員會兩次會議審議后,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主任會議決定,可以暫不交付表決,交地方性法規草案統一審議機構(以下簡稱統一審議機構)進一步審議修改后,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下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第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案由統一審議機構進行統一審議,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可以對與其職責有關的地方性法規案進行審議或者審查,提出的審議、審查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十六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議案,在交付表決前,提出議案的機關或者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經主任會議同意,對該議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十七條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與民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請常務委員會批準,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報請批準的機關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作扼要說明。統一審議機構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進行審議,提出報告。
第四章 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述職報告
第十八條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工作報告。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指定專題,要求上述機關及其有關部門向常務委員會作報告。
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工作報告或者常務委員會指定的專題報告,應當由省長、副省長或者其他政府組成人員,院長、副院長,檢察長、副檢察長到會作報告。
第十九條 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工作報告后,由分組會議、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進行審議。報告人必須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第二十條 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工作報告或者專題報告作出相應決議、決定。有關部門對常務委員會的決議、決定,應當認真貫徹執行,并及時將貫徹執行的情況報告常務委員會。
常務委員會審議工作報告或者專題報告時提出的批評、意見和建議,由常務委員會辦公廳轉交有關機關處理。需要作出答復的,有關機關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將辦理結果書面報告常務委員會。
第二十一條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由省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或者常務委員會任命的省政府組成人員,省高級人民法院、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省人民檢察院及其海南分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進行述職評議。
述職報告應當客觀全面地反映述職人員本人的工作情況,實事求是地肯定成績,檢查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第二十二條 主任會議可以組織有關人員向述職人員所在單位和有關方面了解情況,并向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提交述職人員履行職責情況的考查材料。
第二十三條 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常務委員會根據調查委員會提出的調查報告,可以作出相應的決議。
第五章 質詢案的提出和辦理
第二十四條 在常務委員會會議期間,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對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及其海南分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檢察院的質詢案。
第二十五條 質詢案必須寫明質詢的對象和質詢的內容。質詢的內容必須屬于受質詢機關職權范圍內的問題。
第二十六條 質詢案由主任會議決定受質詢機關向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主任會議或者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會議作口頭答復或者書面答復。
質詢案以口頭答復的,應當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到會答復。
質詢案以書面答復的,應當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簽署,由主任會議決定印發會議或者印發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第二十七條 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過半數對受質詢機關的答復不滿意時,可以要求其再作答復。主任會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在會議期間答復、在閉會后限定的時間內書面答復或者在主任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上答復。
受質詢機關在主任會議、有關專門委員會會議上作口頭答復的,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權列席會議,提出質問,發表意見。
在常務委員會會議期間,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過半數對再次答復仍不滿意的,由主任會議根據提出質詢案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和受質詢機關答復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決定。
第二十八條 質詢案未作出答復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經主任會議同意,該質詢案即行終止。
第六章 發言和表決
第二十九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發言應當有充分準備,簡明扼要,緊扣議題。對于與議題無關的發言,會議主持人可以制止。
第三十一條 交付表決的議案,如果有相關修正案的,先表決修正案。
第三十二條 常務委員會表決議案,采用無記名投票或者表決器表決方式,也可以采用舉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人事任免案的表決,對任職人員采用無記名投票或者表決器表決方式;對免職人員采用表決器表決或者舉手表決的方式,可以逐人表決,也可以合并表決。對其他議案,一般采用表決器或者舉手的方式表決,必要時也可以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
第三十三條 表決議案,必須有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贊成,才獲通過。表決結果由會議主持人當場宣布。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由報請批準的機關發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
常務委員會制定、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第三十五條 在常務委員會議事過程中,屬于國家機密和不宜公開的問題,與會人員必須遵守保密規則。
第三十六條 本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function go(db1,bs,anchor) { url = "../page/browseotherlaw.cbs?rid="+db1+"&bs="+bs+"&anchor="+anchor+"#go"+anchor; //var winname = window.open(url,"","height=600,width=700,status=no,toolbar=no,menubar=no,scrollbars=yes,location=no,resizable=yes"); var winname = window.open(url,"","height=600,width=700,status=no,toolbar=no,menubar=no,scrollbars=yes,location=no,resizable=yes"); winname.focus();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3年修正)
2013-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9-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201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98修正)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4-04-2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9-07-05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海南行政區建置的決定
1988-05-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0-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第二次修正)
2004-08-28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