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2日山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3年9月29日山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山西省農村合作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試行)》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7年6月1日山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山西省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0年11月26日山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發包與承包
第三章 承包合同的訂立、變更和解除
第四章 違約責任與調解仲裁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的管理,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穩定聯產承包責任制,壯大集體經濟,提高經濟效益,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農村土地、水利工程、農業機械、農電設施、村辦企業等承包合同的管理。
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
第三條 訂立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以下簡稱承包合同),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四條 訂立承包合同必須堅持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實行民主、公開的方式,并采取書面形式。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負責承包合同的管理,其主要任務是:
(一)宣傳貫徹有關承包合同的法律、法規;
(二)指導承包合同的訂立;
(三)檢查監督承包合同的履行;
(四)調解和仲裁承包合同糾紛;
(五)開展承包合同的咨詢服務。
第六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承包經營后,其所有權和性質不變,承包方只享有合同規定的經營權。
第二章 發包與承包
第七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及其依法享有使用權的國家資源,現有生產經營項目和新開發生產經營項目,均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第八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項目,應優先由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本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承包項目時,必須有具有償還能力的單位或個人擔保。
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粳戶。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
第九條 承包期限應以有利于發展生產,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原則確定。
第十條 承包方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改變合同規定的用途;
(二)出賣承包的資源和固定資產,出租除承包地以外承包的資源和固定資產;
(三)在承包耕地上挖土、燒磚、挖沙、采石、開礦、建房、葬墳或搞與承包經營無關的非農業設施;
(四)亂伐樹木和毀壞果園、林地、草場、水面;
(五)進行破壞性、掠奪性經營。
第十一條 承包方在承包期間,進行整治土地、興修水利、增添設備等項投入的,在承包期滿或轉包時,發包方應給予合理補償。承包方因投入不足或掠奪經營,造成地力下降、設備損壞、資源衰退的,必須予以經濟賠償。
第十二條 進行農田工程建設,治理溝、坡、灘、垣、植樹造林等,應在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統一規劃下實行承包。
第十三條 承包合同期滿,在同等條件下,原承包方可優先承包。
第三章 承包合同的訂立、變更和解除
第十四條 承包方必須具備承包經營項目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不得承包給不具備承包能力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
第十五條 承包合同應明確規定以下內容:
(一)承包項目的名稱、數量、質量及其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二)承包合同的起止時間;
(三)發包方應提供的生產經營條件、服務內容以及對承包方增添設備等投入應給予的補償和獎勵;
(四)承包方應保證的投入和承包期間內生產管理、技術管理、經營目標及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對農田水利設施、房屋建筑、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等維修保養、完好程度的保質要求,對破壞耕地和進行其它破壞性、掠奪性經營的經濟賠償和處罰規定;
(五)承包方應上交的承包費或產品數量、質量及應提取的折舊費、應負擔的債務;
(六)違約責任、風險責任及其處理方法;
(七)承包合同終止后的財產移交和清算辦法;
(八)雙方議定的其它事項。
第十六條 簽訂承包合同時應通過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代表對發包的項目進行民主評估,合理確定經濟技術指標,實行公開發包,同時嚴格履行簽訂手續。
第十七條 承包方通過勤奮努力、依靠科學技術取得的經濟效益,受法律的保護。
第十八條 建立承包合同保管制度。承包合同一式三份,發包方、承包方和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各執一份。鄉、鎮、村應建立健全合同檔案和檔案管理制度。
第十九條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法規,侵犯、損害國家和集體、社會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的;
(二)違背民主、公開方式的;
(三)采取欺詐、脅迫或仗權壟斷等不正當手段簽訂的;
(四)發包項目的所有權不屬于發包方的。
承包合同的無效,由農村經濟管理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條 凡發生下列情況之一的,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
(一)經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損害國家、集體、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
(二)由于不可抗力或無法防止的外因,使承包合同無法履行的;
(三)承包方進行破壞性、掠奪性經營,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
(四)承包方在履約期間喪失承包能力的;
(五)因一方違約,另一方要求中止的;
(六)承包的土地等自然資源被國家征用或調整的。
產品價格的一般性漲落,不得作為變更合同的依據。因產品價格發生較大幅度的漲落,造成明顯分配不合理的,可根據國家公布的物價指數和當地實際,適當調整承包指標。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承包合同,應事先通知對方,經協商達成書面協議,報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審核后,方能生效。因合同的變更或解除使對方遭受損失的,除依法可減免的責任外,應由責任方負責賠償。
第二十二條 在承包期內,承包方將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地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除農村土地以外的農業承包合同的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繼承人不愿承包的,發包方與承包方繼承人清理合同履行期間的債權債務后,另行發包。
在承包期內,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死亡,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
第四章 違約責任與調解仲裁
第二十三條 由于當事人的過錯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違約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由雙方分別承擔各自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 發包方未履行承包合同規定的義務,使承包方遭受經濟損失的,應予賠償。
第二十五條 由于其他單位或個人的非法干預,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由干預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賠償,并根據情節輕重,給直接責任者以經濟處罰。
第二十六條 承包方對承包土地使用不當或改變用途而造成土地荒蕪或破壞的,對承包的生產設備和機具使用、管理不當造成損壞或丟失的,對承包的林木、水面、草場管理不當造成毀壞的,應在承包期內修復并賠償經濟損失。
第二十七條 承包方未按合同規定繳納承包費或產品,發包方有權按照合同規定要求承包方補交并賠償經濟損失,直至收回發包的項目。但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地。
第二十八條 承包方應嚴格按照合同規定的期限、辦法、款額兌現承包合同,不得隨意拖延時間、更改辦法、減免指標,否則應承擔經濟責任。
第二十九條 除農村土地以外的其他承包合同在履行中發生糾紛,雙方當事人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可申請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調解。調解不成時,再依法仲裁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調解或仲裁,要做到事實清楚、定性準確、公平合理,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解決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第三十一條 承包合同管理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對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等承包合同糾紛,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可裁定先行恢復生產,然后解決糾紛。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頒布前簽訂的承包合同,應按原承包合同的規定履行。發生糾紛的,可參照本條例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處理。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2016-12-25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200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萊索托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9-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