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政辦發〔2008〕5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監管暫行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監管暫行辦法
為加強對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工作的監管,進一步規范土地交易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及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一、監督范圍
長沙市行政區域范圍內所有國有建設用地出讓一律實行全程監管,包括國有建設用地的取得(統征、企業改制處置土地、依法收回、劃撥地委托等)、土地規劃、出讓方案呈報、土地交易、付款與交地、土地價款分解與剝離、土地收入解繳與使用。
二、監督對象
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有關的規劃、國土資源、財政、審計、國有資產管理等相關部門及其相關工作人員。
三、禁止性條款和限制性條款
(一)禁止條款
1、禁止低于國家規定標準出讓國有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
2、禁止違反規定協議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3、禁止以辦公會議紀要形式或以招商引資的名義事先確定土地使用者;
4、禁止在國有建設用地出讓方案中設置旨在排斥他人參與公平競爭的附加條件;
5、禁止擅自調整規劃用途、變更規劃設計條件;
6、禁止擅自減免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
(二)限制性條款
1、除特別重大的項目經政府常務會議集體研究可以采用生地掛牌方式外,長沙市范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一律采取熟地出讓;
2、土地掛牌出讓的方式:市本級已從5月1日起實行網上招拍掛;各縣(市)從7月1日起實行網上招拍掛。所有網上招拍掛均應采用匿名方式進行。國土資源部門要推行語言通知評委、現場屏閉監督等現代化監管手段進行現場監督,并及時制定現場監督的相關規定;
3、在土地出讓過程中原則上要做到規劃一步到位,成交后一般不得調整規劃用地性質、容積率等規劃指標。因特殊原因需作局部調整的(包括容積率上調、修改小區道路、調整綠化面積和公共設施用地等),要按控制性詳規調整實施細則規定執行,并經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批準。
四、監管方式
長沙市范圍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實行三級監管,即監管領導小組監管、監管辦公室監管、職能部門監管。
五、監管職責分工
(一)監管領導小組的人員組成及工作職責
成立長沙市國有土地使用權監管領導小組,由分管國土資源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分管規劃工作的副市長、市政府分管國土資源工作的副秘書長、市監察局局長任副組長,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審計局、市國資委、市政府法制辦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每年以例會和專題會議的形式,聽取各職能部門年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工作情況匯報,研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政策調整,負責提出對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解除禁止條款的處理意見以及需要研究的其他問題,形成會議紀要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批。
(二)監管辦公室的人員組成及工作職責
建立長沙市國有土地使用權監管辦公室會審制度,由市監察局分管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審計局、市國資委、市政府法制辦分管負責人和市紀委執法監察室主任為成員,各部門相關處(室)負責人可根據需要列席監管工作會議。監管辦公室一般每2個月召開1次會議,特殊情況可以臨時召開,每次會議要形成備忘錄。監管辦公室可以審定的事項,各職能部門按會議審定的意見辦理;監管辦公室認為還需提交監管領導小組審定的事項,要提出具體的處理建議。其工作職責如下:
1、定期聽取各職能部門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面的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幫助和指導各職能部門完善各項制度;
2、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政策調整和對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解除禁止條款提出初審意見;
3、負責對各職能部門書面提交的需要
解除限制條款的審定。
(三)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
1、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監管領導小組和監管辦公室負責對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工作的領導和監管;
2、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國資委按工作職責分工,分別負責本單位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工作中的日常監管。
(1)市規劃局負責對以下工作的日常監管:
出讓宗地規劃:提出擬出讓宗地的規劃設計條件,下達規劃要點、劃定相關規劃控制線,必要時組織編制擬出讓宗地的規劃方案。
規劃變更:因規劃原因確定作局部調整的(包括容積率、修改小區道路、調整綠化面積和公共設施用地等),組織專家論證,并按照專家提出的變更方案依法辦理報批手續。
零星用地:因規劃原因需整合零星用地的,提出整合意見,并按規定程序報批。
(2)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對本單位以下工作的日常監管:
土地出讓方案編制情況:包括出讓方案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編制和報審,是否有影響公平競爭的限制條件。
土地出讓信息公告情況:包括出讓公告的要素是否齊全、準確,公告時間是否符合規定,出讓信息是否通過當地有形市場、當地媒體和中國土地市場網公布。
土地出讓價格的合理性:包括征地
拆遷補償費用和收回(收購)土地費用是否按政策測算和審定,土地出讓前期開發成本是否經過科學合理的測算,是否經過施工驗收和工程結算,評估價是否通過相應資質的機構、起始價是否經過規定的程序核定;是否存在違反國家規定低價出讓土地的問題;招標、拍賣、出讓操作過程中有無工作人員泄漏底價等影響公平性的問題。
土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包括出讓和受讓雙方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土地價款的支付與交地是否按合同執行,是否按合同約定按期繳納土地價款及相關稅費,是否有違反規定欠交、緩交土地價款和不按規定時間交地給競得人的情況。
協議出讓土地政策執行情況:包括協議出讓土地的范圍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協議出讓土地過程中是否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在規定的場所進行公示。
(3)市財政局負責對本單位以下工作的日常監管:
土地出讓收入征收管理:包括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總成交價款(不含代收代繳的稅費);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處置
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轉讓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按照規定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以及其他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變更有關的收入等。
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管理:對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城市建設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土地出讓投入使用進行管理。
(4)市審計局負責對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過程中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性、
合法性和效益實行審計監督。
(5)市國資委負責對以下工作的日常監管:
決定或者批準所出資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事項,研究、審議重大產權轉讓事項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選擇確定從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活動的產權交易機構;
組織企業改制方案的評審。組織核定改制企業資產額、改制費用、改制資金缺口額,組織核定需要用土地出讓金彌補數額;
保留資產的監管。招拍掛出讓中設置的返還或返銷房屋、安置職工的條件是否實施到位的監管;
研究制定企業改制與土地處置相結合的墊付資金,妥善安置職工,引導產業發展和企業土地綜合效率最大化處置方案。
(6)市監察局負責對全市范圍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過程中違規問題的查處和違紀人員的處理。
3、縣(市)也應成立相應監管領導小組,負責對本轄區范圍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監管。
六、責任追究
(一)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有違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定行為的,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應嚴肅進行查處,并依法對相關人員給予處理;對依法依規應當
立案查處未立案查處的,應當追究分管領導和紀檢監察人員的責任。
(二)應當提交監管領導小組審議的事項不按程序審批或自行決定不報批的,應當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監管領導小組應當責成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整改,必要時由監察部門下達監察通知書、監察建議書,責令相關部門中止出讓活動,糾正后方可重新組織出讓,性質嚴重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對于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由有關部門按照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處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