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上海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17 · 4873人看過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從2000年起,本市按照“四個有利于”和“三重三評”的原則,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分階段地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突出環境問題和城市環境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取得了很大成績。全社會合力推進環境保護的格局基本形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黃浦江上游水源地、蘇州河、中心城區、吳淞和桃浦工業區等重點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環境管理體系逐步完善,污染企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布局逐步朝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在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的情況下,單位生產總值污染排放量明顯下降。2008年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硫(SO2)和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別較2000年下降了67%和71%;污染物排放總量出現拐點,2008年SO2和COD排放量分別較2005年削減了13.90%和12.28%;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黃浦江、長江口、蘇州河等主要水體和集中式水源地在上游來水不利條件下水質基本保持穩定,中心城區河道在基本消除黑臭的基礎上,整治成果得到鞏固,全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連續6年穩定在8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38%,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5平方米。所有這些,為環保工作的深入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本市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保護構成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人口和經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如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污染減排成果將十分脆弱。局部環境問題仍比較突出,特別是郊區和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和環境管理工作還比較薄弱,部分地區的河道污染、噪聲污染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機動車污染問題進一步顯現。在傳統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的情況下,大氣中臭氧、區域性灰霾以及水體富營養化等復合型污染問題已經凸顯,必須盡早采取綜合控制措施。   新時期、新形勢下,中央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任務,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污染減排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重點,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當前,本市正在努力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以下簡稱“創模”),今后三年又是“十一五”與“十二五”承上啟下和上海加快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加快建設“四個中心”的重要時期,是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實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關鍵階段,也是上海突破資源環境對城市持續發展的約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攻堅階段。加強環境保護已成為滿足市民生活質量提高和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持之以恒,進一步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特制訂《上海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即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抓住世博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污染減排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治本為先、城鄉一體、爭創一流”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持續加強污染全過程預防與控制,切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二)基本原則   堅持“三重三評”,更加突出科學推進計劃實施。即在全面推進中重治本、綜合治理中重機制、資金投入上重實效;環境保護的成效讓市民評判、社會評價、科學數據評定。   堅持“三個并舉”,更加突出聚焦重點解決問題。即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舉,更加突出源頭預防;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完善并舉,更加注重機制創新;中心城區與郊區并舉,更加突出消除城鄉環境差異。   堅持“三個整合”,更加突出綜合推進環境保護。即整合條塊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管理手段,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和效率;整合推進機制,實現全社會共同參與。   (三)總體目標   全面完成污染減排等“十一五”規劃明確的各項環保目標任務,努力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使上海的環保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以良好的環境質量為成功舉辦世博會創造條件,為“十二五”及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到2011年,實現如下目標與指標:   1.基本形成環境綜合決策體系,促進城市科學發展。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以環境容量指導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為方向、以戰略環評和總量控制為手段的綜合決策支撐體系。   2.基本建成環境基礎設施體系,保障城市環境安全。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3%(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污水收集系統覆蓋所有城鎮和工業區,建成區實現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污水處理廠污泥得到安全處置;完成所有燃煤電廠脫硫和小機組關停;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以上,垃圾滲濾液達標處理,危險廢物得到全面安全處置;環境基礎設施基本實現規范化、專業化運行管理。   3.進一步完善環境管理體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循環經濟在重點領域形成特色和示范;環境經濟政策發揮更大的激勵作用;環境監察、監測、信息化能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環保重點監管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   4.完成污染減排目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38萬噸以內,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在25.9萬噸以內。啟動氮氧化物、氨氮、總磷等污染物總量控制工作。   5.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5%以上,力爭達到90%;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全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區域和交通干線噪聲基本達到標準要求;重點地區和農村環境面貌有較明顯的改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2%。   (四)任務概要   本輪計劃實施七大領域任務,分別為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和噪聲污染控制、工業污染治理、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農業與農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與建設。同時,加強政策、法制、科技支撐和環保能力建設。重點是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的能力和水平,著力緩解機動車、揚塵、河道、噪聲污染及工業區、農村環境等市民最關心的問題,著手控制臭氧、灰霾、水體富營養化等潛在環境問題,更加突出污染源頭預防和環境管理機制政策創新。從區域上看,中心城區重點是控制機動車、揚塵、噪聲等污染,郊區重點是污水收集管網完善和河道、工業區環境和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整個計劃共安排260個項目(項目清單詳見附表1-8)。   二、水環境治理與保護   (一)實施原則   以污染減排和改善水質為核心,以完善污水處理系統為重點,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與保護。以保障飲用水安全為目標,進一步加強水源地建設與保護;按照“增加能力”和“提升標準”并舉的原則,繼續推進污水處理廠與收集管網建設,加快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建設,著力控制氮、磷污染,進一步提高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按照“建管并舉、重在管理”的要求,優化污水處理廠及其管網的運行和管理,控制面源污染;以淀山湖生態保護為重點,著力加強本市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加強水系溝通,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二)行動目標   全面完成“十一五”COD減排目標,到2010年,COD排放總量控制在25.9萬噸以內。到2011年,基本形成“兩江并舉、多源互補”的飲用水源格局;污水收集系統覆蓋所有城鎮和工業區,建成區實現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3%(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污水處理廠污泥得到安全處置;鞏固和提高河道整治成效,全市河道水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城鎮化地區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本市太湖流域治理區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三)主要任務   1.保障飲用水安全   對全市飲用水源地實行分級管理,劃定水源保護區,制定《上海市飲用水源保護條例》,對一級水源區實行隔離保護。   到2011年底,基本建成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開展黃浦江上游水源保障規劃研究,實施黃浦江上游供水系統部分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加快推進郊區供水集約化工程建設,提高供水水質,消除飲用水安全風險,進一步提高飲用水安全水平。   2.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   (1)進一步提高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中心城區完成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170萬立方米/日),完成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二期工程(80萬立方米/日)。郊區新建、擴建11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含太湖流域治理項目),包括擴建青浦第二(三期)、青浦徐涇(二期)、松江東北部、奉賢東部、奉賢西部、金山新江(二期),升級改造周浦和建設金山鵬鷂、崇明陳家鎮等污水處理廠,增加處理能力37.6萬立方米/日。新建和擴建污水處理廠除位于黃浦江上游地區的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外,其余均執行一級B標準。   (2)實現建成區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污水輸送系統。完成西干線改造工程,建設白龍港片區南線東段輸送干管和黃浦江過江管線工程。繼續推進郊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按照一、二、三級相配套的原則,建設與完善寶山北、閔行、浦東川南奉支線、嘉定、南匯、奉賢東部、松江、金山朱涇、青浦第二、崇明等21個配套污水收集管網項目(含太湖流域治理項目),并加快實施一、二級管網到達地區的三級管網建設和改造工程。   (3)污水廠污泥基本得到安全處置。按照處置要求,選用成熟的污泥處理工藝,實施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使污水處理廠污泥能夠得到安全處置。完成白龍港、竹園以及青浦、嘉定安亭、嘉定北區、松江、南匯、奉賢東部、奉賢西部、金山等8座郊區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含太湖流域治理項目),基本完成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完善工程。   (4)優化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和管理。進一步實施分流制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做好中心城區部分污水處理廠調整、取消的準備工作。開展初期雨水治理規劃研究,優化中心城區初期雨水調蓄池運行管理。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能力,合理調控泵站運行,減少泵站放江現象。   3.深化河道整治   溝通水系,優化泵閘調度和運行,規范調水工作,提高河道的水動力條件,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按照“創模”要求,以截污、疏浚和水系溝通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到2011年底,全面完成366公里黑臭河道整治。同時,在完成蕰藻浜、淀浦河綜合整治規劃的基礎上,啟動相關項目前期工作;繼續開展郊區練祁河、潘涇、金匯港等6條(段)骨干河道的整治,進一步鞏固提高水環境整治成效。   4.加強本市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本市納入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區域范圍的是青浦區朱家角、金澤、練塘三個鎮(以下統稱“青西三鎮”)。按照“遠近結合,綜合治理”的思路,以改善水質、控制淀山湖藍藻暴發為重點,積極推進本市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   (1)保障飲用水安全。完成青浦第二水廠三期擴建工程和青浦原水廠三期擴建工程,新建青浦三水廠一期工程,同步加快地區供水管網建設,盡早實現青西三鎮集約化供水,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   (2)加強工業點源污染治理。結合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對劣勢企業和污染企業進行淘汰或治理。關閉上海青浦有色金屬材料廠、上海大迪洗滌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治理上海聯手針紡織物有限公司、上海標華拉絲廠、上海青浦蓮盛噴涂廠等3家企業。   (3)推進城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擴建練塘污水處理廠,新建商榻污水處理廠,青西三鎮累計完成約135公里管網建設(其中一、二級管網約58公里,三級管網約77公里),逐步提高區域內污水收集處理率。建設規模為200立方米/日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規范化處理工程,實現污泥的有效處置。   (4)加強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廣有機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在田間統一安裝150個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部分化學農藥。建設5公里生態攔截工程。積極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結合村莊改造,采用分散處理、集中處理或納管等方式,累計完成68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5)加強生態修復。完成淀山湖內源控制工程,開工建設上海西郊淀山湖濕地修復工程和淀山湖及周邊水系生態修復工程,逐步恢復和重建水生生態系統。   (6)推進河網綜合整治。完成淀浦河西段綜合整治工程、斜瀝港水系溝通工程、葉水路港調水泵站工程以及鎮、村級河道水系溝通工程,改善河網地區的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7)完善監管體系建設項目。加強淀山湖湖區的水質自動預警監測,在水體滯留區及藍藻水華敏感區設置水質自動監測站,用于藍藻水華預警和預報。加強生物監測能力建設,在上海西郊淀山湖濕地修復工程區域范圍內建設濕地生物監測點。   (8)強化科技支撐。實施“淀山湖藍藻水華控制與預警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重大攻關項目。圍繞本區域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開展生態系統調查、生態演化研究、水華監控、預警系統建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適用技術開發、生態系統退化機理及修復理論與技術等研究。   三、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   (一)實施原則   以污染減排為主線,以機動車污染控制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按照“上大壓小”原則,繼續實施燃煤電廠脫硫和小機組關停,并開展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試點工作:“新”“老”兼顧,著力推進機動車污染控制;以完善長效機制為重點,繼續抓好揚塵污染控制;以實施加油站油氣回收為重點,加強VOCs排放控制,切實解決與市民健康有關的環境問題。   (二)行動目標   燃煤電廠脫硫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底,全市所有燃煤電廠機組實施煙氣脫硫,SO2排放總量控制在38萬噸以內;加大機動車污染控制力度,新車在2009年提前實施“國IV”排放標準,到2010年,全市出租車和中心城區公交車基本達到“國III”以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在用車簡易工況法I/M制度,機動車尾氣排放達標率達到90%以上;揚塵污染控制基本實現長效、常態管理;啟動VOCs排放控制,全市所有加油站實施油氣回收。   (三)主要任務   1.繼續推進并深化燃煤設施脫硫和脫硝   按照上海市“十一五”期間燃煤電廠脫硫工程實施方案,完成所有燃煤機組脫硫工程和小火電機組關停,并加強脫硫設施的運行與監管。到2009年底,完成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1臺350MW機組脫硫工程。2010年底前,關停楊樹浦電廠、吳涇熱電廠、閔行發電廠等共1249MW小火電機組。   進一步深化燃煤電廠污染減排,制定全市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方案,并啟動一批示范工程。到2011年底,實施市電力公司2臺機組空氣分段燃燒器改造工程和申能公司1臺機組SCR脫硝工程建設。   加強標準規范和政策引導,進一步推進中小鍋爐的污染治理。到2011年底,完成全市112臺10蒸噸/小時(含)以上工業鍋爐二氧化硫治理達標工程。   2.嚴格控制機動車污染   按照“公共交通優先,新老車輛并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污染控制,有效遏制石油型大氣污染。重點是:   (1)進一步提高新車排放標準和車用燃油質量。2009年,上海市全面實施“國IV”排放標準。同時,落實上海市場汽、柴油的配套供應,高橋石化新建120噸/年催化汽油脫硫裝置,上海石化新建35萬噸/年的催化重汽油加氫脫硫SMDS裝置。2009年10月前,全市實現“國IV”標準汽油210萬噸/年和柴油60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   (2)加大公交車和出租車更新力度。到2010年底,全市公交車輛全面達到“國II”以上排放標準,中心城區公交車基本達到“國III”以上排放標準,出租車達到“國III”以上排放標準。   (3)支持新能源汽車試驗運行。推廣新能源環衛車;擴大“雙電”公交客車試點,在世博會場途經區域等配備若干“雙電”公交線路。   (4)加大高污染車輛整治力度。達不到“國II”排放標準的貨運、渣土運輸車輛,參照本市已經實行的對高污染車輛限制通行的時間、范圍等有關規定實施;淘汰大賣場免費班車中的高污染車輛。   (5)完善在用車檢測維護制度。全面推行在用車簡易工況法I/M檢測,通過完善年檢制度,淘汰污染排放不合格的車輛。   (6)全面實施加油站油氣回收。在全市范圍內,積極推進油氣回收,有效控制加油站和儲油設施的VOCs排放。到2010年,完成22座儲油庫、224輛汽油油罐車的油氣回收工程和全市823座加油站油氣回收處理裝置改造工作。   3.強化揚塵污染全過程控制   根據《上海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范,結合文明工地創建,著力強化揚塵污染的全過程監管,重點加強建筑工地、堆場、道路等各類揚塵污染控制,全面達到揚塵控制規范要求。   四、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和噪聲污染控制   (一)實施原則   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城郊并舉,進一步完善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體系。按照“創模”要求,繼續加快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設施的建設,完善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系統。   軟硬結合,全面推進噪聲污染控制工作。以整治交通干線敏感點為重點,緩解居民投訴集中、擾民現象嚴重的噪聲污染問題。以規范夜間施工噪聲管理為重點,進一步理順噪聲污染防治機制。   (二)行動目標   繼續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到200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基本達到85%;繼續完善工業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體系。到2011年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危險廢物得到全面安全處置。   進一步完善噪聲污染防治體系。到2010年,城市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和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到2011年,機動車、非機動車鳴號率控制在3%以下。   (三)主要任務   1.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   繼續推進生活垃圾收集與處置設施建設。到2009年,完成內河集裝化垃圾轉運系統建設;基本建成老港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場,完成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800噸/年滲濾液處理設施擴能和老港生活垃圾污水永久排水通道工程,確保滲濾液處理效果達標、處理能力匹配和設施運營正常。到2010年,完成閘北環衛基地工程。到2011年底,完成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技改擴能、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1、2、3期封場和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啟動老港污泥填埋場工程和生活垃圾綜合焚燒廠工程。   2.進一步完善城市危險廢物利用與處置系統   按照“優化布局,提升能力,集中處置,強化監管”的原則,繼續完善本市危險廢物收集和處置系統。重點是:2009年,完成醫療廢物安全處置設施的完善和擴能;到2011年底,完善醫療廢物集中收運、安全處置系統和加強管理能力建設。建成嘉定危險廢物集約化綜合處理基地建設,對焚燒類、廢乳化液、廢礦物油、電子廢物、含銅廢物、廢熒光燈管、含重金屬廢液和廢渣(含廢酸廢堿)、有機廢液等八大類危險廢物進行集約化處置。   3.加強交通噪聲污染治理   繼續推進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線噪聲綜合治理工程。到2009年底,完成高架道路沿線461個噪聲敏感點、中環路沿線33個噪聲敏感點、越江橋隧周邊3個噪聲敏感點和高速公路沿線392個噪聲敏感點的治理。同時,開展部分鐵路沿線噪聲敏感點治理。   4.理順噪聲污染防治機制   整章立制,進一步完善噪聲污染防治機制。重點是:到2010年底,完成《上海市固定源噪聲管理辦法》修訂;加強夜間施工噪聲管理,2009年起,把工地噪聲控制全面納入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中,在各類工地施工中推廣降噪新型施工法;加強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禁鳴執法與宣傳,將機動車、非機動車鳴號率控制在3%以下。   五、工業污染防治   (一)實施原則   以調整產業結構和完善環境管理體系為重點,加快淘汰環保劣勢企業,深化工業污染防治,積極探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吳涇工業區和石化集中區域為重點,繼續推進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以規范和完善工業區環境管理為核心,繼續推進郊區工業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集中區污水納管,促進工業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行動目標   吳涇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按規劃完成整治任務,區域環境質量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到2011年,所有國家公告的工業區形成比較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解決一批工業“三廢”污染問題。   (三)主要任務   1.按照規劃完成吳涇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   繼續按照《吳涇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計劃綱要》提出的目標要求,以結構調整為重點,進一步推進吳涇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是:到2009年底,關停上海焦化有限公司2、3號焦爐及煤焦油生產線;到2011年底,完成上海焦化有限公司5、6號焦爐的治理,使焦爐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50%以上;全面完成規劃中配套的居民動遷安置及市政配套建設。   2.推進石化集中區域污染治理工作   積極探索石化集中區域長效監管機制,結合區域整治,開展石化企業的污染治理工作。重點是:   (1)制定杭州灣北岸化工石化集中區域產業和城鎮發展規劃,并落實國家環境保護部關于上海市杭州灣沿岸化工石化集中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同時,開展金山衛地區化工集中區域綜合整治。   (2)加強石化企業VOCs排放控制。到2009年底,完成上海石化廢水處理過程中廢氣的收集與處理,并增加火炬氣回收能力;到2011年底,完成高橋石化3號污水處理廠惡臭治理和液態烴、汽油氧化脫硫醇尾氣治理等。   3.繼續完善工業區和工業集中區環境基礎設施   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政策和工業區環境規范化管理要求,結合工業區的性質和條件,積極推進寶山、閔行、浦東、嘉定、金山、松江、奉賢、南匯、青浦等區共35個國家公告的工業區環境基礎設施完善工作,涉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集中供熱、綠化隔離帶建設和居民動遷等措施。同時,推進寶山、浦東、嘉定、金山、松江、奉賢、青浦等區共54個工業集中區污水收集管網完善工程。   4.推進污染產業結構調整   按照《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標》,進一步調整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業的產業、產品結構。對不符合上海城市經濟發展規劃、因環境問題廠群矛盾突出的區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加強對寶山大場地區市屬企業、金山石化地區、塘外工業區等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到2011年底,完成1000項污染企業、產業或產品結構調整和淘汰工作。   六、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   (一)實施原則   以循環經濟示范為重點,點面結合,開展企業、行業、園區、社區、區域等多層次和領域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建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進一步推進清潔生產,促進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以脫硫廢渣綜合利用、構建電子廢物綜合利用交投網絡體系等工作為突破,著力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并引導其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二)行動目標   加快推進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創建一批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點和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到2011年,形成點面結合的循環經濟發展態勢,完成靜脈產業園規劃,基本形成電子廢物三級交投回收利用網絡體系框架,清潔生產從試點逐步轉向推廣。   (三)主要任務   1.大力推進循環經濟試點項目   按照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的要求,加強引導推廣和政策支持,推進上海化工區、莘莊工業區(園區),寶鋼、偉翔(企業),寶山區、青浦區(區縣),同濟大學(社區)和崇明前衛村(農村)等循環經濟試點項目,探索不同層次和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模式。同時,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發展物質有序循環、能量多級利用的產業鏈,積極推進老港靜脈產業園規劃及實施,實現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資源綜合利用。   2.開展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和清潔生產要求,推進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重點推進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新技術園區、漕河涇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閔行開發區、上海化工區、青浦工業區等7個工業區開展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創建工作。   3.著力推進電子廢物等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   圍繞節能減排,著力推進電子廢物等資源綜合利用,進一步完善社區廢品回收網絡,不斷提升全社會的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水平。重點是:完成電子廢物交投回收利用規劃方案,制訂相關實施辦法與政策,完善綜合處理和利用設施,提升處置技術含量,建立政府和民間共同參與的投資和運行機制,并建立監管機制;到2011年,基本完成電子廢物三級交投網絡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完成90個電子廢物交投網點,力爭達到1萬噸交投收集量;加快實施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示范線等項目,促進脫硫石膏和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進一步開展舊瀝青綜合利用,到2011年本市舊瀝青混合料的利用達到15萬噸;通過資本合作方式,做強做大在線收廢回收網絡,擴大廢品交投覆蓋面。   4.大力推進清潔生產   以火電、鋼鐵、有色、電鍍、造紙、建材、石化、化工、制藥、食品、釀造、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為主,以“雙有雙超”企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在市、區縣、各控股集團公司及企事業單位等層面,擴大清潔生產試點面,以綠色設計、工藝改造、物料循環、污染治理等多種手段,進一步加大清潔生產推進力度。   七、農業與農村環境保護   (一)實施原則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加快郊區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加快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采取有效措施削減畜禽養殖污染,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開展水產生態養殖試點,為城市提供安全優質農產品。以村莊改造為切入點,加大力度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二)行動目標   全市糧食、蔬菜氮化肥畝均使用量減少10%,化學農藥畝均使用量減少10%,提升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綜合治理水平;綜合改造300個村莊,逐步縮小城鄉環境差異。   (三)主要任務   1.進一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在6個千畝核心基地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建設,以160萬畝糧田、50萬畝蔬菜地為推廣區域,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負荷,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重點是:推廣綠肥種植60萬畝;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45萬噸;推廣使用專用配方肥7.5萬噸;加強植保統防體系建設,推廣1.5萬臺新型藥械,全市稻麥病蟲統一防治面積達70%以上;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新農藥品種,減少中高毒化學農藥使用;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開展秸稈禁燒專項檢查活動,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達到480萬畝次。   2.繼續推進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   種養結合,建立和完善畜禽養殖場與農田連接系統、畜禽糞尿資源化綜合利用系統,加快規模化、標準化畜禽場建設,減少畜禽養殖污染。重點是:在閔行、浦東、南匯、奉賢、松江、金山、崇明等區(縣)和光明集團、大豐農場等30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畜禽糞尿無害化處理設施及配套灌溉設施,開展畜禽糞尿生態還田試點;在奉賢、松江、金山、南匯、崇明等區(縣)和光明集團、大豐農場等10個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畜禽糞尿沼氣工程,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建設上海市浦南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站。   以規模化水產養殖場建設為抓手,推進標準化、生態化養殖。繼續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增加水體漁業資源量,改善種群結構,促進生態平衡。重點是:在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9000畝人工濕地;在黃浦江上游、淀山湖、長江上海段、杭州灣北岸進行放流,每年放流鰱鳙鯉鯽魚種的數量6萬公斤左右,夏片數量5000萬尾左右,其他特色魚種的數量為100萬尾(只)。   3.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明確規劃和整治規范要求,對規劃保留的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農村的突出環境問題,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重點是: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制訂村莊綜合整治標準和配套政策,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包括村溝宅河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集與轉運、四旁林建設等,完成300個左右村綜合改造;加快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集中居住區公共廁所建設,新建公廁450座,采取切實措施改善這些地區的環境面貌。   按照自愿創建的原則,繼續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調動村鎮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完善創建長效管理工作,達到持續改進的目標。   八、生態保護與建設   (一)實施原則   按照建設生態型城市的目標和要求,以綠色世博和崇明生態島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以建設環境友好型世博園區為核心,推動生態環保技術和理念的應用與推廣。按照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要求,推進崇明三島的生態保護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崇明良好的生態環境。按照“完善布局、增強功能、注重民生、提升服務”的工作思路,推進綠地林地建設。   (二)行動目標   通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世博園建設,著力提升上海環保的國際形象;繼續推進崇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爭取2010年,崇明縣創建成為國家生態縣;優化城鄉生態格局,提高綠化生態效益,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2011年底,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3.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2%.   (三)主要任務   1.大力推進綠色世博園區建設   按照“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構筑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世博園,著力提升園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重點是:   (1)加強綠化建設。建成后灘公園、白蓮涇公園、世博公園等一批大型公園,以及浦西綠地、濱江綠地、中國園、龍華東路綠地等其他景觀綠地,綠地面積達到58公頃以上。   (2)積極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建設兩座江水源熱泵,利用自然水源提高制冷或供熱的效果,有效減少建筑耗能;在世博中心、中國國家館和世博會主題館等園區主要建筑上,利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示范性地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并網使用太陽能供電;對南市電廠主廠房進行綜合改造,綜合集成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主動式導光、水回收利用等技術;園區內采用新能源車輛作為公交客運工具,公共交通實現“零排放”。   (3)建設30噸/日的垃圾管道氣力輸送系統,使世博園區浦東世博軸兩側永久場館區域實現垃圾全封閉、無異味自動輸送。   (4)建設世博園環境空氣、噪聲、水質、輻射監測系統,建立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以及數據采集與快速發布系統,為世博會舉辦提供環境質量背景數據和空氣污染預警服務。   2.繼續推進崇明生態環境建設   以“環境優先、生態優先”為基本原則,按照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崇明環境基礎設施,加強生態建設,提高崇明生態含量,重點是:   (1)在完成崇明三島環境本底調查、生態島環境指標體系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生態環境評估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崇明環境質量變化,為生態島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2)全民動員,積極開展國家生態縣創建工作,爭取2010年底前通過環境保護部驗收。   (3)加強城橋新城、陳家鎮中心社區、堡鎮集鎮等重點地區的綠地建設;建設生態林1500畝。   (4)推廣清潔能源,建設崇明北沿風電場。   3.建設與完善全市綠地林地系統   進一步落實規劃,建設與完善全市綠地林地生態系統,基本實現各類綠地林地的均衡布局,提高綠地林地生態服務功能。重點是:   (1)優化城市綠化格局。推進外環生態專項建設,建成并開放上海辰山植物園,基本建成普陀區武寧綠地、普陀區桃浦楔型綠地一期工程、盧灣區南園擴建工程、楊浦區大連路綠地、寶山區炮臺灣公園二期等一批大型公共綠地,新增面積1500公頃;大力推廣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懸掛綠化等立體綠化,建成30萬平方米屋頂綠化和3萬米其他立體綠化。   (2)推進郊區林業穩步發展。進一步完善以沿海防護林、水源涵養林、防污隔離林、通道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為屏障的林業發展格局,完成5萬畝林地建設,重點是全面完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水源涵養林建設。同時,以提高綠化林業防災減災能力為重點,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監測防控系統、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系統和森林防火系統。   同時,進一步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加強濕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強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自然生態保護管理水平。   九、保障措施   (一)強化環保體制機制完善   進一步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環保管理體制,完善左右協調、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重在落實責任和形成合力。著力完善市和區縣環境保護和建設協調推進委員會領導體制,建立和完善區域環境保護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環境保護職責,更好地整合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推進環境保護工作。按照“重心下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著力完善區縣和街道、鄉鎮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加強基層環境管理。   (二)強化環境保護責任制   建立和完善環境績效綜合評估考核機制,重在責任追究。切實把環保工作落實情況、污染減排情況、環境質量狀況等環境保護指標納入各級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建立環境問責制,評優創先活動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推進企業環保誠信體系建設,重在強化企業環保社會責任。根據企業環境行為劃分環保誠信等級,實行分級管理。落實好企業環保違法信息強制公開制度,并鼓勵企業制定并定期公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或企業環保責任報告,營造“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氛圍。   (三)強化環境法治建設   進一步加快本市環保立法工作步伐,解決關系本市發展的環境保護重點、難點和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強對飲用水源保護、輻射環境、固體廢物、噪聲、排污許可、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立法研究工作。堅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通過區域和行業限批、限期治理和聯合執法等手段,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加快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生產工藝和企業,進一步提高環境執法的強制力和威懾力。   (四)強化污染源頭預防   進一步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繼續加強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開展政策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強化從規劃和政策的源頭把環保的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在宏觀決策層面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嚴格實施環境準入制度,加快推進工業區環境保護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推進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堅持“源頭節約、過程控制、末端循環并重”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污染產生。   (五)強化環境政策引導   進一步完善環保投入機制,加大對環境質量改善、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按照補償治理成本原則,逐步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擴大排污收費范圍,逐步推進環境污染外部成本內部化,促進企業加強環境保護。加大污染減排、水源保護、大氣污染治理、農村環境保護、廢物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清潔生產、重點工業區整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探索污染排放總量有償使用、排污權交易、環境污染責任險等機制,著力完善“污染者付費,生產者回收,開發者保護,得益者補償”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   (六)強化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按照國家和本市環境管理能力標準化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市和區縣環境監測、監察、輻射監管、信息化、宣教等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繼續加強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控,建立健全環保重點監管企業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市、區縣兩級聯動的環境管理信息平臺,提高環境監管水平。啟動市級環境應急中心和應急決策指揮系統建設,提高本市環境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水平。   (七)強化環境科技支撐   突出科研為環境管理與決策服務的宗旨,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為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技術保障。重點加強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區域性灰霾治理等項目研究;積極開展清潔生產、電廠脫硫廢渣、污水處理廠污泥等循環綜合利用技術和河道生態修復、湖泊富營養化防治、垃圾滲濾液處置等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崇明生態島和世博園等技術集成推廣應用;支持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技術開發。完善地方性環境標準和技術規范,形成政策環評、污染物總量審核、環境風險源識別和分級等技術規范。   (八)強化環境宣傳教育   通過環保模范城區、生態區和綠色創建等工作載體,倡導公眾從身邊事做起,積極開展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等環保實踐活動,逐步形成綠色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加強學校環境教育,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環境教育基地,普及環保知識,推廣環境文化;依托各新聞媒體,引導環保志愿者和環保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強化環境信息公開和社會輿論監督,形成全社會重視環境保護、參與環境建設的良好氛圍。   附件1: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專項項目匯總清單   附件2: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專項項目匯總清單   組長單位:市環保局   副組長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交通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類 別  序 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責任單位  協調部門  實施單位  燃煤設施脫硫脫硝  1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脫硫工程(1臺350MW)  2009年建成運行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2  關停楊樹浦發電廠(309MW)  2010年完成  相關電廠  3  關停吳涇熱電廠(老廠)(125MW)  2010年完成  4  關停閔行發電廠(815MW)  2010年完成  5  制定全市電廠脫硝方案  2011年完成  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  6  臺機組空氣分段燃燒器改造工程  2011年完成  市電力公司  7  臺機組SCR脫硝示范工程  2011年完成  申能公司  8  112 臺10蒸噸/小時以上工業鍋爐二氧化硫治理達標工程(含能源結構調整)  2011年完成  市環保局  相關區縣政府  機動車污染控制  9  120萬噸/年的催化汽油脫硫裝置  2009年完成  市經濟信息化委  高橋石化公司  10  35萬噸/年的催化重汽油加氫脫硫SMDS裝置  2009年完成  市經濟信息化委  上海石化公司  11  公交車全面達到國Ⅱ以上排放標準,中心城區公交車基本達到國Ⅲ以上排放標準  2010年完成  市交通港口局  市交通港口局  12  出租車全部達到國Ⅲ以上排放標準  2010年完成  市交通港口局  市交通港口局  13  新能源環衛車和“雙電”公交客車試驗運行  2011年完成  市建設交通委  市交通港口局、市綠化市容局  14  高污染貨運、渣土運輸車輛限行  2011年完成  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交通港口局  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交通港口局  15  淘汰大賣場免費班車中的高污染車輛  2011年完成市  交通港口局、市商務委、市公安局  交通港口局、市商務委、市公安局  16  全面推行在用車I/M檢測  2010年完成  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質量技監局  市環保局、市公安局  17  823座加油站油氣回收處理裝置改造  2010年完成  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安全監管局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道達爾公司和其他參股、加盟和社會加油站企業  18  822座儲油庫油氣回收工程  2010年完成  中石油、中石化    19  224輛油罐車油氣回收工程  2010年完成  油罐車運輸公司    強化揚塵污染全過程控制  20  結合文明工地創建,加強建筑工地、堆場、道路的揚塵污染控制  2009年完成  市建設交通委、各區縣政府  市建設交通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高良昌

高良昌

執業證號:

15201201910097306

貴州黔邦律師事務所

簡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高良昌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1996-10-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的決定

1997-07-03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的決定

2006-06-29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02-10-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第二次修正)

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

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

國務院關于黃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7-21

關于進一步做好地方企業財務快報工作的通知

2008-05-26

國務院關于遼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2-16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2007-07-1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平潭县| 芷江| 芜湖市| 临桂县| 八宿县| 偃师市| 宕昌县| 库伦旗| 马山县| 通渭县| 喀喇沁旗| 始兴县| 清徐县| 金溪县| 遂宁市| 云南省| 永吉县| 隆安县| 贞丰县| 常熟市| 甘孜县| 巫山县| 昌宁县| 洛川县| 浦城县| 普定县| 伊通| 抚州市| 青浦区| 慈溪市| 乌拉特中旗| 友谊县| 苏州市| 凌源市| 江华| 谢通门县| 陇西县| 榕江县| 青州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