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
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精神,根據財政部、教育部《關于減輕地方高校債務負擔,化解高校債務風險的意見》(財教[2010]568號)要求,切實減輕我省地方高校(指省教育廳、省直部門及市、州政府所屬的公辦普通本專科高校,以下簡稱“高校”)債務負擔,化解財務風險,促進我省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化解高校債務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化解高校債務的重要意義
高校負債發展是高校擴招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近年來,隨著還貸高峰的到來,一些高校還本付息壓力不斷增大,債務風險日漸顯現,嚴重影響了我省高校的穩定和發展。做好高校債務化解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體現,是防范學校財務風險,建立規范、安全、有效的經費管理機制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我省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化解高校債務工作的重要意義,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減輕高校債務負擔,有效化解高校債務風險。
二、化解高校債務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
(一)基本原則。
1.明確責任,分級負擔。高校債務化解工作在省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各地、各有關部門、各高校共同努力、協調推進。貸款高校是債務化解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按照“誰貸款、誰負責”的原則,統籌學校各類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多渠道籌集資金償還債務。按照高校隸屬關系,各級政府負責統籌所屬高校的債務化解工作。
2.統籌規劃,分類化解。根據省核定的在校生規模和教育部基本辦學標準,認真核定各高校的基本建設總體規模,明確政府與高校應分擔的債務償還比例。結合高校債務余額、籌資水平及財力狀況等因素,合理制定化債規劃、化債目標、化債期限,采取統籌高校事業收入、土地置換收入、財政安排預算資金等多種方式化解高校債務。
3.構建機制,長效管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嚴審批高校建設項目,嚴格控制高校建設標準,加強高校財務管理,規范高校貸款行為,建立高校財務風險控制長效機制,引導高校科學定位、合理規劃、勤儉辦學、內涵發展。
(二)總體目標。
在嚴格控制高校
新增貸款的基礎上,從2011年起,用5至8年的時間,逐步化解2009年8月底經審計認定的全省地方高校貸款余額133億元(其中:高校113億元,市州所屬高校20億元)。具體化債進度為:2012年以前,在最大限度地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基礎上,由省、市州財政、高校共同化解貸款余額的60%(即80億元);其余40%的貸款余額(即53億元),由各地方高校在2012年以后自行化解。
三、化解高校債務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基本建設監管,嚴防產生新債。按照高等教育適度發展的原則,省發改委、省教育廳要科學制定高校事業發展規劃,認真核定各高校基本建設總體規模,指導高校做好校園建設規劃,從嚴審批高校建設標準和建設項目。要在鎖定2009年8月底
銀行貸款余額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高校銀行貸款審批制度,完善高校債務情況動態監控機制,從緊從嚴控制新增貸款,防止出現“舉新債,化舊債”、“邊化邊借”現象。以2011年6月30日為節點,凡是已經達到核定規模的高校,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建項目;確有必要新上基建項目的,由省發改委商省教育廳從嚴審核后報省政府審批。今后,未經批準擅自新建項目而舉債的高校,除終止其財政撥款外,還將依規依紀追究學校主要領導同志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建立引導激勵機制,鼓勵高校積極化債。財政部門要加大對高校的投入,逐年提高高校生均撥款水平,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投入機制,建立健全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新機制。同時,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鼓勵高校積極化解債務。省政府設立省級財政化解高校風險獎補專項資金,在2011—2012年化債期內,省財政按因素法對化債積極,效果較好,銀行貸款余額與2009年8月底相比有明顯下降的高校予以獎勵。對化債不積極、貸款余額不減反增的高校,省財政除不安排該校化債獎補資金外,還將減少或停止安排專項資金;省教育廳將調減該校招生計劃,暫停該校碩士、博士點審核,暫停學校升格、更名審核。各市、州政府也要統籌安排專項資金,幫助所屬高校化解債務。
(三)鼓勵盤活存量土地,拓寬化債途徑。支持高校依法盤活存量土地,所得收益用于償還債務。凡建有新校區且占地面積達到核定規模的高校,其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必須在2012年底以前通過“招、拍、掛”或者政府收購儲備等方式進行處置,資產處置所得由地方財政部門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管理。凡在2012年前處置閑置或低效利用土地的,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對高校實行讓利,其土地出讓收入在扣除必須上交中央的稅費和計提各項專項資金后,原則上用于償還債務。對債務較重而處置閑置或低效利用土地不積極的高校,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要依法收回其土地使用權。
(四)統籌學校各類資源,開源節流還貸。各高校要對歷史形成的債權進行全面清理,加強對有效債權的清理清收,并將結余資金專項用于化解債務。債務較重的高校,每年需從學費收入中籌措25%的資金,列入學校年度支出預算,通過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直接償還債務。參與舉辦獨立學院的高校,應從獨立學院上繳的管理費用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償還債務。
(五)加強高校財務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各高校要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學校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和執行效率,在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的同時,努力降低辦學成本。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估制度,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學校財務風險監控體系,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部控制制度,逐步將工作重心放到加強學科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來,堅決杜絕重復建設和只注重外延擴張的現象。
四、強化各項保障機制
(一)成立領導小組。成立湖北省地方高校債務化解工作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
武漢市政府、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審計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省物價局和省政府性債務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加強對全省高校化債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化債的日常工作。市、州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
(二)明確部門分工。省教育廳和省發改委負責核定“十一五”末和“十二五”各高校學生規模和基本建設規劃;由省國土資源部門牽頭,省財政、教育、發改、建設等部門會同有關市州政府研究制定老校區置換方案。省財政部門負責地方高校化債資金的籌措,并建立溝通交流機制,會同相關部門負責高校化債工作的監督、考核和獎勵資金的測算分配。
(三)層層落實責任。高校化債工作正式啟動后,省地方高校債務化解工作領導小組與各高校主管部門及市、州政府簽訂《湖北省地方高校化解銀行貸款余額任務責任書》,各高校主管部門及市、州政府再與所屬高校簽訂化債責任書。相關高校必須根據責任書的要求編制化解債務工作方案及分年度償還計劃,報主管部門審定后實施。
二○一一年八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