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1日武漢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1999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批準,根據(jù)2006年6月21日武漢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2006年7月21日湖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準的《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武漢市法律援助條例〉的決定》修正 2006年8月22日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2號公布 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jīng)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guī)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jù)國家有關法律和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對經(jīng)濟困難的公民和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人員提供無償?shù)姆煞铡?
法律援助人員,是指依法實施法律援助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
第三條 市、區(qū)司法行政部門監(jiān)督管理本行政區(qū)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區(qū)法律援助機構在同級司法行政部門領導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法律援助工作的組織實施。
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及其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市律師協(xié)會應當協(xié)助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支持律師依法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維護律師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
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yè)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jīng)濟困難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
第四條 承辦法律援助事務,應當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恪守職業(yè)道德,遵守執(zhí)業(yè)紀律。
第五條 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于本市法律援助機構管轄范圍的;
(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第六條 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條件的公民,可以就下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
(二)因工傷請求賠償?shù)?
(三)請求給予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勞動報酬的;
(四)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以及殘疾人追索侵權賠償的;
(五)請求國家賠償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chǎn)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事項。
第七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jīng)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jīng)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jīng)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第八條 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的規(guī)定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二)民事、行政訴訟代理和仲裁代理;
(四)非訴訟代理;
(五)公證證明;
(六)其他法律服務形式。
第十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下列證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他人申請的,還應當提供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憑證或者申請人所在單位或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家庭經(jīng)濟狀況證明;
(三)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材料。
第十一條 公民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受理:
(一)國家賠償義務機關、行政給付義務機關為市級機關或者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審理的,由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二)國家賠償義務機關、行政給付義務機關為區(qū)級及區(qū)級以下機關或者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由所在區(qū)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三)其他法律援助事項,可以由給付義務人、被請求人住所地的區(qū)法律援助機構受理,也可以由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對受理法律援助的管轄有爭議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指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由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案件,由同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十二條 法律援助機構中負責審查和批準法律援助申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當事人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其回避:
(一)是所申請事項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與所申請事項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辦理該申請的。
第十三條 對申請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nèi)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決定受理的,由申請人與法律援助機構簽訂《法律援助協(xié)議書》,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決定不予受理的,應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予受理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nèi)進行審查,經(jīng)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認為申請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的決定,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四條 由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jù)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十六條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過程中,有權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進展情況,要求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對其提供的個人信息保密;對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法律援助人員,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
受援人應當如實陳述案件事實和相關情況,及時提供有關證明材料,配合法律援助人員調(diào)查案件事實;當經(jīng)濟狀況發(fā)生變化時,應當及時告知法律援助人員或者法律援助機構。
第十七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法律援助服務過程中,有權要求受援人提供與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及其他必要的配合與協(xié)助。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及時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事項的進展情況,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收取當事人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不得泄露法律援助事項所涉及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中止或者終止承辦的法律援助事項;法律援助事項完成后及時將有關材料整理歸檔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結案報告。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時,遇有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jīng)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服務。
第十九條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進行調(diào)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便利。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需要調(diào)閱、查詢有關材料的,經(jīng)出示法律援助機構的有關證明,有關機關應當免收相關費用;需要復制有關材料的,有關機關收取費用的標準不得高于復制所需原材料的成本費。
第二十條 公民持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司法救助。
第二十一條 市、區(qū)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jīng)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資金專項用于法律援助工作,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jiān)督。
第二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無正當理由不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由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分、處罰。
第二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不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和基層法律服務所不支持其法律服務人員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由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分、處罰。
第二十四條 因法律援助人員過錯致使受援人遭受損失的,有關機構和人員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 受援人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按照法律服務收費標準向受援人追繳法律服務費用。
第二十六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2018修正)
2018-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13-10-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2010-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二十四號)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guī)對法律中沒有規(guī)定的行政處罰行為可否作出補充規(guī)定問題的答復
1996-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村土地承包法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法[已修定]
1979-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guī)定(2013修訂)
2013-12-07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法規(guī)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guī)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融資擔保公司監(jiān)督管理條例
2017-08-02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
2014-02-19南水北調(diào)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nèi)蒙古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若干意見
2011-06-2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xiàn)“十一五”節(jié)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2010-05-04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意見
2009-12-01國務院關于調(diào)整固定資產(chǎn)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
2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