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旅游條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于2011年1月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1年1月6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旅游規劃與協調
第三章 旅游發展與促進
第四章 旅游經營服務
第五章 旅游者的權利義務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合理利用旅游資源,維護旅游市場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旅游業的促進和發展、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活動、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和相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市發展旅游業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市場運作、突出地方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旅游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堅持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第四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旅游工作,建立協調機制,將旅游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旅游業管理所需經費,并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第五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游規劃的編制、旅游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組織協調,以及旅游經營活動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保障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第六條 旅游行業組織應當依照法律和章程完善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競爭,開展行業交流和協作,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提出促進旅游發展的政策建議。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對旅游行業組織的工作,應當予以支持、指導和監督。第七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促進旅游業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旅游規劃與協調
第八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單位,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行普查,建立旅游資源檔案,并依法對社會公開,為編制旅游規劃和旅游資源的保護、利用提供信息。
第九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旅游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地方旅游資源狀況和特色,組織編制本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規劃、有關基礎設施規劃、鎮規劃和村莊規劃,應當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應當采取多種方式征求公眾意見,組織科學論證,并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 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市旅游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重點旅游建設項目目錄,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并給予優惠。第十一條本市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規劃編制,開發建設項目的方案設計,應當兼顧旅游功能設施建設。
利用工業、農業、商業、體育、科技、文化、教育、河湖海洋和醫療衛生等資源開發旅游項目,應當與景觀、環境、設施相協調。
第十二條 新建、改建、擴建旅游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等具有旅游功能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和標準,符合城鄉規劃和旅游發展規劃,其建筑規模和風格應當與周圍景觀相協調,不得破壞旅游環境和生態環境,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旅游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等具有旅游功能的建設項目,應當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十三條 本市制定公共客運交通規劃時,應當聽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安排公共客運線路和站點設置時,應當兼顧旅游發展的需要,為游客提供方便。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優先安排中心城區、交通樞紐地區通往主要旅游景區景點的道路建設,改善旅游客運條件。
第三章 旅游發展與促進
第十四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機構設在同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
第十五條 市人民政府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城市旅游形象宣傳、旅游公益設施的建設、重大旅游促進活動的組織和旅游人才的培養。
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根據旅游發展的需要逐步增加。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專項使用,市財政和審計部門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核監督。
區、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安排相應資金,用于促進本地旅游業的發展。
第十六條 本市鼓勵境內外投資者按照旅游發展規劃投資旅游業,建設旅游景區景點、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鼓勵開發能夠展現地方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俗風情、城市建設、現代科技等方面的旅游產品,豐富旅游文化內涵。
第十七條 利用荒地、荒山、荒坡、荒灘開發旅游項目以及企事業單位利用閑置房屋、土地、歷史遺存等興辦旅游業,符合相關政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所在區縣人民政府可以給予貸款貼息或者以獎代補的資金扶持。
第十八條 本市支持和鼓勵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旅游裝備制造業基地;鼓勵開發生產經營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紀念品。
第十九條 本市鼓勵境內外旅行社組織當地旅游團隊來本市進行旅游活動。對組織游客較多的旅行社,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從市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獎勵。
第二十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確定本市旅游形象和宣傳推介主題,組織和支持旅游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旅游交易會和促銷活動,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活動。
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境內外旅游宣傳網點,開設多種旅游宣傳欄目,加強對本市旅游形象、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以及重大節慶、賽事、會議會展等活動的宣傳。
第二十一條 機場、車站、碼頭、旅游景區、賓館飯店,應當根據有關規定設立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無障礙設施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為旅游者提供便利。
機場、車站、碼頭、旅游景區景點、重要商業街區、賓館飯店和其他旅游服務場所,應當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中文和外文導向指示牌、警示牌和說明牌。
有關部門應當在通往主要旅游景區的公路、城市道路上設置符合規范的指引標志。
第二十二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支持公共交通樞紐、游客服務中心、重要商業街區、主要旅游景區、星級飯店設置多媒體等公益性旅游咨詢設施,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咨詢服務。
第二十三條 本市建立假日旅游信息預報制度和預警機制。
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應當在春節、國慶節等旅游者流量較大的節假日期間發布本市住宿、旅游設施接待狀況、氣象等旅游信息。
對發生自然災害、疾病流行或者其他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財產安全情形的旅游區域,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據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及時向社會發布旅游警示信息。
第二十四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為旅游電子商務提供公共服務,鼓勵企業建立旅游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信息查詢、預訂和支付等服務。
第二十五條 本市推進發展郵輪、游艇旅游,鼓勵旅游經營者開發郵輪、游艇旅游產品,完善相關的旅游服務功能和配套設施,提高郵輪口岸通關效率和綜合管理服務水平。
第二十六條 本市推進合理利用鄉村旅游資源,促進發展鄉村旅游。旅游、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鄉村旅游的推介,為開展鄉村旅游服務提供培訓、指導。
支持和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規定,由市旅游、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七條 本市促進發展工業旅游,市旅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工業旅游宣傳和業務指導。
經市旅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工業旅游示范點,應當定時向游客開放,設立專門的參觀游覽路線,配備講解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
第二十八條 歷史風貌建筑、名人故居、歷史名校、工商業遺址、老字號店鋪等具有本市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場所,在不影響使用人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應當向有組織的游客開放。組織游客的旅游經營者應當向開放上述場所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適當補償。
第二十九條 本市推進發展體育旅游,支持旅游經營者開發體育旅游產品。鼓勵利用體育賽事、體育設施、體育場館開展旅游活動。
第三十條 本市鼓勵利用專業會議、科技交流、博覽交易、文化交流、民俗節慶、養生保健等活動,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第三十一條 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公務活動,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飲和會務等事項。
第三十二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促進旅游專業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的發展。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旅游科研、教學和職業培訓工作,培養旅游專業人才。
第三十三條 本市推行旅游服務標準化管理。
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旅游服務領域,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市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地方標準,并組織實施。
第四章 旅游經營服務
第三十四條 從事旅游經營服務活動的旅游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營業執照;需經相關行政部門許可的,應當取得相應的經營許可證。
第三十五條 旅游經營者從事旅游經營服務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公示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和誠信公約。
第三十六條 旅游經營者應當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設置內部安全管理機構或者專門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設備和設施,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和應急預案。發生旅游突發事件,旅游經營者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護和救助旅游者,并立即向事故發生地的相關部門和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七條 本市實行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服務質量等級評定、復核制度。評定和復核的標準、程序,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取得服務質量等級的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其提供的服務不得低于相對應的服務質量標準。
未取得服務質量等級的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不得使用服務質量等級標志和稱謂。
第三十八條 旅行社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與旅游者訂立旅游合同。旅游合同可以參照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推薦的合同示范文本。旅游者有特殊需求的,可以和旅行社約定。
旅行社應當依照國家規定投保旅行社責任險,并在簽訂旅游合同時提示旅游者投保個人意外險。
第三十九條 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等經營服務單位應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其設施設備應當符合國家、本市或者行業標準,為旅游者提供規范、衛生、便捷、舒適的服務。
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等經營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外語能力教育培訓;需要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崗位,應當持證上崗。
第四十條 賓館飯店應當配備救生、救援工具和安全設備設施,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第四十一條 提供餐飲服務的賓館飯店、度假村、餐館、鄉村旅游經營戶,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確保食品安全。
第四十二條 旅游經營者接待旅游者所使用的車輛、船舶以及所聘用的駕駛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營運條件和資質資格,車輛、船舶應當符合安全標準,配備必要的救生救援設備和用品;車輛、船舶運行中應當遵守交通安全規定。
第四十三條 旅游客運汽車、船舶經營者應當按照約定的運輸路線和時間,將旅游者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不得擅自變更旅游運輸線路和運輸車輛、船舶,不得搭載與旅游團隊無關的人員。
第四十四條 旅行社應當按照旅游合同的約定為旅游者提供服務,未征得旅游者同意,不得變更合同約定的行程安排、減少服務項目、降低服務標準、加收服務費用。
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務信息應當真實可靠,不得作虛假宣傳,安排或者介紹的旅游活動不得含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
因不可抗力或者第三人原因造成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時,旅行社應當積極采取協調和補救措施。
第四十五條 旅行社為接待旅游者安排的導游人員、領隊人員,應當持有國家規定的導游證、領隊證。
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導游人員和領隊人員不得拒絕履行旅游合同約定的義務;不得欺騙、脅迫旅游者購物或者參加需要另行付費的游覽項目;非因不可抗力不得改變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
第四十六條 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稅費,計征基數應當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費、交通費、旅游景點門票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游企業的旅游費,以其余額作為繳納基數。
第四十七條 旅游景區景點應當根據國家標準設置供水、供電、通訊、停車場、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集裝置等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和環境保護配套設施。
旅游景區景點應當根據旅游安全、旅游環境容量和服務質量等要求,合理確定接待容量,實行旅游者流量控制,制定安全應急預案。
旅游景區景點達到或者接近旅游者接待容量極限時,其經營管理者應當及時進行合理疏導,采取分時進入或者限制進入等措施。遇有緊急情況、突發事件的,應當按照應急預案采取措施,并及時向旅游、公安等部門報告。
第四十八條 經批準收費的旅游景區景點,應當遵守價格管理規定。門票和景區內的收費項目、價格應當公開,不得向旅游者強行出售聯票、套票。
第四十九條 高空、高速和水上游樂項目以及其他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財產安全的項目,項目經營者和旅行社應當向旅游者作出真實說明和明確警示,并采取防止危險發生的措施,保障旅游者人身、財產安全。
第五十條 商場商店應當向旅游者提供真實的商品服務信息,明碼標價,公平交易,向旅游者出具合法購物憑證。不得作虛假宣傳,不得強迫旅游者進行交易。
第五十一條 旅游經營者為旅游者組織的旅游娛樂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禁止宣揚封建迷信,禁止從事淫穢、賭博等違法活動,不得在活動中欺騙、誘導、強迫旅游者消費。
第五十二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旅游投訴制度,并向社會公布投訴方式,接受旅游者的投訴。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在接到旅游者投訴后,屬于本部門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情況復雜的,應當在六十日內將處理結果答復投訴者;對應當由其他部門處理的,應當在三日內及時轉交有關部門處理,并告知投訴者。
第五章 旅游者的權利義務
第五十三條 旅游者有權要求旅游經營者提供旅游活動中住宿、餐飲、購物、交通工具、行程路線、景區景點等旅游服務項目、服務標準以及服務費用的真實詳細情況。
第五十四條 旅游者有權自主選擇旅游經營者所提供的旅游產品、服務及其內容和方式,有權拒絕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第五十五條 旅游者有權要求旅游經營者按照旅游合同約定,提供質量與價格相符的服務。
第五十六條 旅游者在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第五十七條 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五十八條 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旅游文明公約;
(二)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三)保護旅游資源和旅游生態環境;
(四)愛護文物古跡和旅游設施;
(五)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環境、衛生管理規定;
(六)遵守旅游景區景點的管理制度;
(七)尊重旅游服務人員和其他旅游者,配合導游的正常導游活動,遵守旅游團隊時間安排;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五十九條 旅游者與旅游經營者發生爭議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一)雙方協商;
(二)向消費者協會、旅游行業協會投訴;
(三)向旅游、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四)旅游合同中約定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申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相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一條 旅游經營者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非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
(一)不公開服務項目、內容和收費標準的;
(二)向旅游者強行出售聯票、套票的;
(三)租用的車輛、船舶及駕駛人員不具備相應資質資格的。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旅游服務質量等級標志而擅自使用等級標志、稱謂的,或者雖已取得旅游服務質量等級標志而使用等級標志、稱謂不實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三條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旅游經營者,是指旅行社、導游服務公司、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景點經營者、鄉村旅游經營戶等從事旅游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2004年6月30日公布的《天津市旅游業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11修訂)
2011-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國家測繪總局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6修正)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96修正)
1996-03-17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998年)
1998-03-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公路法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