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放射性礦山企業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在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時,結合放射性礦產開采特點,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領取采礦許可證的開采放射性礦產的礦山企業。
第三條 為了加強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核工業部放射性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對執行本辦法負有下列職責:
一、制定有關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督管理規章;
二、監督、檢查放射性礦產資源管理法規的執行情況;
三、負責大、中型放射性礦山企業的非正常儲量注銷的審批工作;
四、建立放射性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考核指標體系及定期報表制度;
五、組織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的調查研究,總結交流經驗;
六、根據需要向重點放射性礦山企業派出礦產督查員,向放射性礦山企業集中的地區派出巡回礦產督查員。所派督查員應執行全國礦產督察員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第四條 核工業部在省、自治區的礦治局(公司)對執行本辦法的職責是:
一、對本地區礦山企業的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
二、根據國務院、核工業部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地區放射性礦山企業的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的規章、規定,并報核工業部放射性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備案;
三、負責所屬礦山企業的礦產儲量管理,嚴格執行礦產儲量核減的審批規定;
四、總結交流所屬礦山企業的放射性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的經驗。
第五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的地質測量機構是本企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機構,對本辦法負有以下職責:
一、做好生產勘探工作,提高礦產儲量級別,為開采提供可靠地質依據;
二、對礦產資源開采的損失、貧化以及礦產資源綜合開采利用進行監督;
三、對礦山企業的礦產儲量進行管理;
四、對違反礦產資源管理法規的行為及其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并可越級上報。
第六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應當加強開采管理,選擇合理的采礦方法和選礦方法,推廣先進工藝技術,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
第七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在基建施工至礦山關閉的生產過程中,都應當加強礦山資源的保護工作。
第八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應當按國家有關法規及核工業部的有關規章、規定,建立健全本企業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的各項制度,并加以貫徹落實。
第九條 放射性礦山開采設計要求的回采率、采礦貧化率和選冶回收率,應當列為考核礦山企業的重要年度計劃指標。
第十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應當系統查定和評價。
第十一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的開采設計應當在可靠地質資料基礎上進行。中段(或階段)開采應當有采礦設計。
第十二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必須按照設計進行開采,不準隨意丟掉礦體。對開采應當加強監督檢查,嚴防不應有的開采損失。
第十三條 放射性礦山的開拓、采準及采礦工程,必須按照開采設計進行施工。應當建立嚴格的施工驗收制度,防止資源丟失。
第十四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在開采中必須加強對礦石損失、貧化的管理,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分析造成非正常損失、貧化的原因,制定措施,提高資源的回收率,降低貧化率。
第十五條 放射性礦山選冶廠應當根據設計要求,定期進行選冶流程考察,對選冶回收率和選冶質量、尾礦品位沒有達到計劃指標的,應當查明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第十六條 在采、選冶主要放射性礦產的同時,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必須綜合回收;對暫時不能綜合回收利用的礦產,應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第十七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應當加強對地表堆存礦石、表外低品位礦石、廢石、尾礦的管理,防止其流失及污染環境。
第十八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對礦產儲量的圈定、計算及開采,必須以批準的計算礦產儲量的工業指標為依據,不得隨意變動。需要變動的應當上報實際資料,經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原審批單位批準。
第十九條 放射性礦山報銷礦產儲量應當經礦山企業地質測量機構檢查鑒定后,向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屬正常注銷中段(階段)的礦產儲量,由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審批。
屬非正常注銷和轉出的礦產儲量,由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審查后報核工業部放射性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審批。
第二十條 放射性礦山地下開采的中段或露天采礦場內尚有未采完的保有礦產儲量,未經礦山企業地質測量機構檢查驗收和注銷申請尚未批準之前,不準擅自廢除坑道和其他工程。
第二十一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向核工業部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冶局(公司)和核工業部礦冶局上報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核工業部礦冶局向地質礦產部統一報送全國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第二十二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或者由放射性礦產監督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可以處以相當于礦石損失5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應當責令停產整頓或者吊銷采礦許可證:
一、因開采設計、采掘計劃的決策錯誤造成資源損失的;
二、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長期達不到設計要求,造成資源破壞損失的;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的規定,造成資源破壞損失的。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對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
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四條 放射性礦山企業上報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資料數據必須準確可靠。虛報瞞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對保密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保密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由核工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