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醫發[2008]4號
為切實掌握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及時發現疫情隱患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確保全年特別是奧運會期間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安全,我部制定了《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二〇〇八年一月九日
2008年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為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狀況, 了解疫病發生情況和流行規律,評估動物疫病發生風險,提高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規范全國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按照目標明確、系統規范、科學有效的工作原則,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分工
(一)農業部負責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制定和發布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并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評估機制。
農業部組建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專家委員會(簡稱委員會),主要承擔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論證和咨詢。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本方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轄區內具體工作實施方案。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具體組織實施轄區內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設專人負責。
(三)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協調各分中心和相關獸醫實驗室,承擔全國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匯總調查和檢測數據,開展流行學調查評估、技術指導和培訓,組織起草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報告。北京、
哈爾濱、
蘭州、上海分中心按照本方案規定,分別承擔或參與有關動物疫病的抽樣調查工作。
(四)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邊境疫情監測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定期報送流行病學調查信息。
二、緊急流行病學調查
(一)范圍
1.懷疑或確認發生以下情況時,由當地省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2)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布氏桿菌病等主要動物疫病發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現異常變化;
(3)小反芻獸疫、瘋牛病、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
(4)牛瘟、牛肺疫等已消滅疫病復發;
(5)新發病以及其他呈暴發流行或病因不明的疫病。
2.發生其他動物疫情時,由當地縣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本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 必要時,農業部獸醫局組織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同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聯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二)工作目的
1.查明病因,尋找病因線索及危險因素;
2.確定疫病的可能擴散范圍;
3.預測疫病暴發或流行趨勢,提出控制措施建議;
4.評價控制措施效果。
(三)工作程序
1.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緊急疫情報告后,應立即核實信息,進行初步調查,并按規定報告疫情。符合(一)款第1項規定范圍時,省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符合(一)款第2項時,由當地縣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本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2.現場調查人員進一步核實情況后,應參照相關動物疫病緊急流行病學調查表設定的有關內容,調查疫情現狀,追溯疫病來源,追蹤病原去向。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緊急流行病學調查表見附表1、2,其他動物疫病發生時,可參照上述流行病學調查內容開展調查。
3.現場調查人員應根據調查情況,描述動物疫情的空間、時間和群間分布,分析疫病來源,判斷疫情發展趨勢,提出控制措施建議。必要時,應在高風險地區開展追溯和追蹤調查。
4.對于特定重大動物疫情,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相關分中心要派員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并組織開展經濟損失和防控措施評估等專項調查。
(四)報告
省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重大動物疫情流行病學調查,要在疫情確診后一周內將流行病學調查表報至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縣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流行病學調查,要做好流行病學調查表填寫和檔案管理工作,并及時做好疫情報告和疫病發生規律分析。
地方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明確專人負責動物流行病學調查表填報工作。
三、定點流行病學調查
(一)常規流行病學調查
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要做好所在縣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工作,并定期向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報送相關信息。
1.月底前填報上月21至本月20日的當地主要動物疫情情況和動物免疫信息(報表格式見附表3);
2.每年6月份填報上年度畜牧業生產、屠宰加工和流通貿易信息(報表格式見附表4);
3.月底前填報上月21至本月20日畜禽產品價格信息。(報表格式見附表5)。
(二)重點動物疫病抽樣調查
通過現場調查與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病,以及畜禽養殖場致病微生物污染狀況進行定期抽樣調查。具體實施方案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協同有關分中心及相關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機構擬定,報農業部獸醫局核定后發布實施。
1.禽病調查。
(1)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種類和經濟損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感染發病情況及病毒遺傳演化趨勢,評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建議。
(2)范圍:在
吉林、
山東、
山西、
寧夏、
新疆、
安徽、
湖北、
江蘇、
貴州、
廣東等10個省份,各選擇3個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或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以所在縣為重點區域,選取一定數量的種禽場、不同規模養殖場戶、活禽交易市場或屠宰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
(3)承擔和參與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哈爾濱分中心、
揚州大學、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2.豬病調查。
(1)目的:分析豬群主要疫病種類和經濟損失,了解口蹄疫、豬瘟、藍耳病、豬偽狂犬病、牛粘膜病、豬鏈球菌病及豬圓環病毒等主要豬病病原感染狀況及發病動態,開展分子流行病學和病原遺傳演化規律研究,判斷豬群疫病可能發展趨勢,提出防控措施建議。
(2)范圍:在
遼寧、
河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湖南、
廣西、
云南、
四川、
陜西等10個省份,各選擇3個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以所在縣為重點區域,選取一定數量的養殖場戶和屠宰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
(3)承擔和參與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上海分中心、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3.牛羊病調查。
(1)目的:分析口蹄疫、藍舌病、布病、結核病等發病情況和傳播、流行風險因素,評估口蹄疫免疫效果。
(2)范圍:在
黑龍江、
河北、
內蒙古、山西、
重慶、
甘肅、新疆、
青海、廣西、上海等10個省份,各選擇牛羊飼養量較大的2個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以所在縣為重點區域,選擇一定數量散養戶、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
(3)承擔和參與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蘭州分中心、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4.養殖場環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狀況調查。
(1)目的:了解環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狀況,分析與動物疫病發生情況之間的關系。
(2)范圍:在吉林、湖北、江西、寧夏、湖南、云南、福建、重慶等8個省份,各選擇3個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以所在縣為重點區域,選取一定數量散養戶、養殖場和屠宰場采集樣品,開展相關致病微生物檢測分析。
(3)承擔和參與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4)要求:養殖場環境致病微生物采樣檢測工作,與禽病和豬群疫病調查工作同步開展。
5.小反芻獸疫調查。
(1)目的:了解小反芻獸疫發展態勢。
(2)范圍:在
西藏、新疆、青海、寧夏、貴州、廣西、云南等省份開展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和監測。
(3)承擔和參與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6.血吸蟲病調查。上海分中心要在設定的血吸蟲監測點持續開展血吸蟲病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工作。
7.專項調查。農業部獸醫局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分中心,開展動物疫病專項流行病學調查。
四、數據分析與信息交流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建立轄區流行病學調查評估工作機制,結合本地畜牧業、動物疫病流行病學和監測數據,定期評估疫情發生風險。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動物疫情邊境監測站要求于次年1月20日前將有關流行病學調查年度評估報告報農業部獸醫局。
(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要按照農業部獸醫局要求,建立健全流行病學數據庫,整合相關技術資源,加強流行病學分析評估工作。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各分中心要按季度向農業部獸醫局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提供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要按季度向農業部獸醫局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進展情況,并在次年1月20日前完成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年度報告,報農業部獸醫局。
(三)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各分中心,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結束后,要及時與相關省份交換有關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