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清算是一個問題
解散、清算是公司糾紛中的敏感問題,也是公司訴訟難點中的難點。因為這一問題不僅涉及公司的存廢,而且事關債權人和股東權益的保護。然而目前我國有關公司解散、清算的制度卻很不健全;尤其是對于股東要求解散公司和清算公司的糾紛來說,由于現行公司法缺乏相關規定,導致大量案件被拒之于法院大門之外。隨著這種案件的日益增多,股東的權益保護不能不受到關注。
公司解散、清算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先看公司解散問題。大家知道,《公司法》僅在第180、182條規定了四種法定解散公司的條件,即
①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②股東會決議解散;
③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
④公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被依法責令解散的。
除此之外,實際上還有股東單方要求解散公司的情形(典型如公司僵局糾紛),而且這種情形相對于上述幾種法定情形來說,更容易產生糾紛,可惜現行法律未予規定,從而制約著大量的訴訟案件不能處理。這個問題早在1998年山東高院就有案件請示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以沒有現行法律規定為由批示不應受理。但是,最高法院在同年1月就有關中外合資企業清算問題的批示中指出該類企業的股東有解散請求權(只是明確法院不應參與清算事務,而應由當事人自己進行)。就這樣,在股東要求解散公司的問題上,我國的司法實踐采取了兩套做法。其實,股東要求解散公司的訴求在國外普遍存在,只是要求有限制地行使。
我們認為,能否賦予股東解散請求權,事關股東投資權益的保護和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的建設等重大問題。因為一旦股東在公司內的權益受到其他股東的嚴重侵害和壓制,而又不能通過轉讓或者減資退股的方式自行救濟,就只能要求解散公司來退出,否則股東的股份長期被套牢,股東的投資權益和目的便會落空,股東投資的積極性便難以為繼。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股東的解散請求權就像股份轉讓權一樣,應視為股東的一項重要的權利。另外,一個內部治理混亂、股權受到嚴重侵害的公司必然是以違法失信、不負責任的市場主體形象出現,因而法院判決令其退出也不足為過;相反如果任其存續,內部侵權行為就會有恃無恐,這樣只會遺害更廣。因此,不能僅從公司維持和債權人保護的觀念出發一味限制公司解散,而應將其與市場體制建設和股東投資保護的理念結合起來進行權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啟動醫療損害重新鑒定
2020-12-17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對保險欺詐規定的三種仲裁方式是
2021-03-03老公不離婚自殘怎么辦
2021-01-04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保險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3-24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