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第24條的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作為故意犯罪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特征如下:
(一)中止的時間性
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在犯罪行為開始實施之后、犯罪呈現結局之前均可中止。“在犯罪過程中”首先表明,犯罪中止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也可以發生在犯罪實行階段,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的重要區別。“在犯罪過程中”也表明,中止前的行為處于犯罪過程中,已經屬于犯罪行為,故產生犯意后沒有實施任何犯罪行為便放棄犯意的,不成立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還表明,犯罪還沒有形成結局,既不是已經未遂,也不是已經形成了犯罪預備形態,更不是已經既遂。因此,犯罪既遂后自動恢復原狀的,不成立犯罪中止。同樣,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現犯罪中止。例如,甲在殺乙的過程中,由于警察到來而逃走,即使甲以后打消了繼續殺乙的念頭,但由于其故意殺人已經未遂,故不成立故意殺人中止。
(二)中止的自動性
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在主觀上的區分標志。中止的自動性,是指行為人認識到客觀上可能繼續實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棄原來的犯罪意圖。首先,行為人認識到客觀上可能繼續實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這表明,行為人面臨兩種可能性:或者繼續實施犯罪,使犯罪既遂;或者不繼續犯罪、不使犯罪既遂。在存在選擇余地的情況下,行為人不繼續實施犯罪、不使犯罪既遂,就表明行為人中止犯罪具有自動性。其次,行為人自愿放棄原來的犯罪意圖,不再希望犯罪結果發生,而是希望犯罪結果不發生。區分中止與未遂可以采取這樣的公式:“能達目的而不欲”時是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時是未遂。對于其中的“能”與“不能”,應以行為人的認識為標準進行判斷,即只要行為人認為可能既遂而不愿達到既遂的,即使客觀上不可能既遂,也是中止。例如,甲為了殺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藥,見乙神態痛苦而反悔,將乙送往醫院搶救脫險。即使甲投放的毒藥沒有達到致死量,不送往醫院也不會死亡,甲也成立犯罪中止。反之,只要行為人認為不可能既遂而放棄的,即使客觀上可能既遂,也是未遂。例如,丙在實施搶劫行為時聽到警車聲便逃走的,成立搶劫未遂;即使并非警車而是救護車,丙也不是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2021-01-31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家暴離婚起訴書
2021-03-24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集體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7拆遷房辦理房產證費用和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