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在某廠從事車工,月平均工資為1500元,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08年6月30日,劉某以工資偏低為由,向該廠遞交辭呈,聲明工作到2008年7月31日前離廠。該廠同意劉某要求,并結清了劉某的相關費用。隨后,劉某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該廠支付:1、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9000元;2、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18000元。仲裁委員會裁決:l、工廠支付劉某雙倍工資差額9000元(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期間);2、駁回劉某其它訴訟請求。劉某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工廠支付經濟補償金。【訴訟焦點】①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規定,工廠在《勞動合同法》生效之后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劉某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應當向其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②本案的另一法律問題是:如果用人單位同意勞動者辭職,應否支付經濟補償金?一種訴訟意見認為,勞動者預告辭職,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就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而如果用人單位同意,應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參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另一種訴訟意見認為,勞動者預告辭職,實質上就是行使《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所規定的法定解除權,無論用人單位是否同意,均產生勞動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此,勞動者預告辭職,即使用人單位同意,也不應當視為協議解除,因不可歸責于用工方的事由解除勞動合同,用工方免予支付經濟補償金。【法院裁判】法院判決維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法官點評】1、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規定,僅在因歸責于用工方的前題下,即該法條所列舉的用工方具有六種違約、或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勞動者權益之情形,勞動者據此提出辭職,用工方才予以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在不可歸責于用工方的情況下,勞動者無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工方不支付經濟補償金。2、《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在用人單位首先提出解除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本案系勞動者預告辭職,工廠并無過錯,故不符合該條規定。確立經濟補償制度的立法目的是緩解失業者的生活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同時,經濟補償也是國家調節勞動關系的一種經濟杠桿,可以引導用工單位進行利益權衡,謹慎行使解除勞動合同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訴不處理是否可申請復議
2021-01-27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什么的原則
2021-01-28原產地標記與地理標志有哪些異同
2020-11-25夫妻抵押離婚后擔保失效嗎
2021-02-02質押登記是否可以過后補充登記
2021-03-10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房屋征收補償決定送達后會發生什么
2021-01-14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雙方同意斷絕關系合法嗎
2021-03-04配偶是否承擔另一方的擔保債務
2021-03-21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