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媒體對隱私權這個法律概念越炒越熱,甚至于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這樣的討論,對于普及隱私權的法律知識,更好地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是有積極的意義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見諸于報刊等媒體的言論中,有很多對隱私權及其法律保護是沒有正確的理解的,甚至以訛傳訛,有謬種流傳之嫌,因此,有必要對有關隱私權及其法律保護的一些問題作進一步的闡釋,將隱私權的認識統一到法律所限定的范圍之內。問題之一:中國法律不是對隱私權沒有作出規定,僅僅是在民法基本法上沒有規定隱私權在報刊上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就是中國的法律對隱私權沒有作出明文規定。有些報刊還專門開辟專版,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發表言論,闡釋這樣的意見。我不知道這些專家和學者對隱私權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是怎樣理解的,總之,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應當承認,在1986年中國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時候,由于立法者對隱私權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因而在這部法律中僅僅規定了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人格權,沒有將隱私權規定為公民的人格權。這是一個立法的疏漏。在《民法通則》公布以后不長的時間里,人們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世界各國紛紛承認隱私權的當代社會,民事立法不規定隱私權,實在是一個嚴重的失誤,。可以這樣說,缺乏對隱私權的保護的民事立法,不管其他的內容是怎樣的完善,都不能說這樣的民事立法是一個完善的立法,對于完善地保護公民的人身權,都是有缺陷的。正是因為如此,國家在立法和司法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補救措施,對這一立法疏漏進行補救。首先,是在司法上采取措施,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進行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采取變通的方法,規定對侵害他人隱私權,造成名譽權損害的,認定為侵害名譽權,追究民事責任。其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按照該條文的邏輯,就是“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行為。”應當說,這是一個對隱私權保護的重要的司法解釋。按照這樣的司法解釋,最高司法機關承認公民享有隱私權,只是在保護上,適用名譽權的保護方法進行保護。這就是所謂的見解保護方式。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重申這一原則。按照這樣的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對隱私權有了一定的法律保護。例如一名公司的副經理在經理出差時,將經理放在辦公桌抽屜中的日記取出,對經理的個人隱私內容摘抄、整理,發給公司人員討論、批判,嚴重侵害了這位經理的隱私權,造成了名譽權的損害。故當經理項法院起訴的時候,法院經過審理,判決這位副經理承擔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保護了這位經理的隱私權。其次,立法機關在立法上采取措施,確認隱私權是公民的人格權。在《民法通則》以后頒布的一些新的法律中,幾乎凡是涉及到民事權利的,都有對隱私權的規定。這就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護法》和《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等。在這些法律中,對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婦女的隱私權、殘疾人的隱私權以及消費者的隱私權,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按照這些法律的規定,只要是在這樣的場合,侵害公民的隱私權,就依法受到保護。再次,在1979年的《刑事訴訟法》、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等程序法中,對隱私(陰私)的保護,都有具體的規定。由此可見,這個的法律不是對隱私權的保護沒有規定,而僅僅是在民法基本法上,沒有作出一般性的規定。如果籠統地說中國法律沒有對隱私權作出規定,是不客觀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保全車輛要多少錢
2021-03-20車禍事故如何傷殘認定
2020-12-08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設立普通合伙企業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6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贍養人負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1-01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九級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和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4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什么是是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及怎樣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2-14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