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干涉、盜用、假冒他人姓名的行為,都構成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為侵犯姓名權的人,往往都抱有某種利己的、違背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目的,也極易給權利人造成某種影響和損失。當然,實際生活中的同名同姓,多是非故意的或者是巧合的,不能認定是侵權行為。只有行為人有意識地、甚至是別有用心地使用他人姓名時,才構成侵犯姓名權的行為。實際中還有一種行為是行為人對他人的姓名進行侮辱,這種行為所侵犯的不是姓名權,而是利用姓名進行的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章屬于什么部門管
2021-01-05立房產遺囑公證多少錢
2021-01-10公司董事辭職需哪些程序
2020-12-21職業病觀察期間是否還有工資
2021-02-18婚前財產處理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20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保險的功能有哪些
2021-01-14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出讓土地能分割收回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