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房交易欺詐消費者如何處理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損失的數額,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即可要求賠償。
合同中的欺詐是指合同一方故意隱瞞或歪曲事實,以達到獲利目的。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損失的數額,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開發商在售房中存在欺詐行為,是否也適用上述規定以增加開發商的賠償責任,在實踐上司法界對此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多數人認為購房是一種合同行為,應適用合同法,而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另少數人認為購房也是一種消費行為,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時存在下列情形的,購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可要求出賣人雙倍返還已支付的購房款。
1、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2、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3、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但現實生活中因購售雙方在信息上的不對等,商品房銷售中的欺詐行為遠不止上述三種情形,所以萬望有識之士再接再厲,為爭取購房者作為消費者的地位而努力,以盡可能多的保護購房者的利益。在此需提醒購房者的是,因適用雙倍賠償原則的情形只有上述規定的三種,所以購房者在購房時仍不可大意,在購房時仍應按本書前面章節講述的方法對項目進行法律審查,以免上當受騙后,無法進行索賠。
二、相關法律規定(民法通則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商品房交易欺詐消費者的話是可以要求賠償的,具體賠償多少就要看實際情況了,法律上也有相關的規定。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依據都有哪些呢
2021-02-04以文種為標準,行政裁判文書可以劃分哪幾類
2021-02-09勞務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1女職工產假工資多少
2021-03-05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2021-02-05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如何繼承股票遺產
2021-02-03購買汽車合同效力如何
2021-02-03合同未履行多長時間可以確認無效
2021-03-10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