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上規定,都是憲法保護公民隱私權的精神在刑事領域的具體延伸,為保護公民隱私權提供了最強有力的刑法保障。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另外,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七條也對為保護公民隱私而不公開審理作了規定。這些規定其實是對公民隱私權最明顯的司法保護。
要注意區分個人隱私與隱私權的法律概念和區別:
1、個人隱私是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為他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而不是公民個人在工作中不愿為他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例如,公民個人的私人存款數額屬于個人隱私,其隱私權在法律保護;而公民個人在工作中的勞動所得數額則就不是個人隱私了。
2、隱私權的法律概念對個人隱私進行了邏輯限制,一是個人所有的,二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既自然人僅對其本人所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享有支配權。而對于不是其本人所有的、不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則個人沒有支配權。
3、不是其本人所有的、不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屬于個人隱私,任何個人對其沒有支配權。例如,公開工資分配表中記錄的個人在工作中的勞動所得數額,就不需任何個人的同意。這是因為:一是工資分配表反映的是分配勞動所得的情況(是否存在領導多分多得、克扣職工工資等問題)和記錄,不歸個人所有,二是勞動分配與全體勞動者的公共利益息息相關,三是國家行政法規有明確規定:實現職工個人收入公開化、透明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里約定的逾期付款滯納金是否有效
2021-02-23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歸誰?
2021-02-02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021-03-01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上班路上被人撞傷住院,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29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
2020-12-25新農村建設只能是給安置房嗎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