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法院報》報道,廣州市一名司機“見義勇為”,卻誤把加油站經理當劫匪撞死,這一事件曾引發外界高度關注。2013年12月19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當事司機蔡某杰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見《人民法院報》2013年12月20日)
專門從事刑事辯護的鄧*運律師認為,上述媒體報道的這起案件,涉及到刑法理論上假想防衛的問題,本文將結合這起案件探討假想防衛案件中的定罪量刑問題。
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行為。比如媒體報道的這起案件,不法侵害客觀上并不存在,被告人主觀上出于見義勇為的目的進行“防衛”,并且造成無辜者的損害結果,構成假想防衛。
在假想防衛中,發生了損害后果,被告人的行為和損害后果存在因果關系,故在刑法上評價被告人的行為關鍵是分析被告人的主觀心態,這將決定著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
假象防衛中,被告人的主觀心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故意;二、過失;三、意外。區分這三種心態的考量因素分別是:一、行為人是否會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二、行為人對行為后果所持的態度。
上述媒體報道的這起案件,蔡某杰出于見義勇為的動機欲攔截被害人,但是追逐的二人既未持械,被害人也沒有嚴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其使用車輛作為工具驅車攔截,有失妥當;在被害人欲逃離時,其變向、加速追趕,以至最大車速達到35.9km/h,遠遠快于普通民眾通常奔跑的速度,其作為有多年駕駛經驗的人員,應當明知其行為會發生致人受傷的后果;被害人被撞倒以后,蔡某杰未采取緊急制動措施,以致被害人被車輛碾壓、拖行,有放任被害人受傷的故意,其行為的主觀方面符合故意傷害的故意。
如果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考慮到被告人主觀上是出于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動機上出于“見義勇為”,主觀惡性是比較低的,根據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對假想防衛的被告人在量刑上應該予以從寬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務員免于刑事責任幾年后能提拔
2021-03-03支票保證與保付的區別
2021-03-19訴后財產保全怎樣處理
2020-12-05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承包期限未到,承包的土地可以讓子女繼承嗎
2020-12-16國有劃拔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7土地轉讓的費用有哪些
2021-02-13征地公告發布之前種樹就能獲得拆遷補償嗎
2020-11-20動遷怎么樣能早知道
2021-01-19宅基地上的商鋪如何拆遷補償
2021-02-22廉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拆遷維權專業律師怎么選擇
2021-02-25拆遷安置房可不可以在樓市進行買賣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