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殺人是否會被判死刑
過失殺人不會是死刑,最高刑罰是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過失殺人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根據司法實踐經驗,區別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應注重:
1、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但憑借一定的自認為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的結果發生的因素。間接故意殺人,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但對這種結果的發生采取聽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態度,從而導致他人死亡的行為,兩者的顯著區別在于:
第一,在認識因素上,對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主觀估計不同。二者雖然都是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間接故意殺人中行為人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并未發生錯誤的認識和估計,因而在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即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情況下,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結果之間并未發生錯誤,主觀與客觀是一致的;而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中,行為人和主觀上認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術、經驗利及些外部條件,實施行為時,他人死亡的結果可以避免,即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客觀事實發生了錯誤認識,在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情況下,其主觀與客觀是不一致的。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區別。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中的行為人雖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對他人死亡結果的態度是有明顯差別的。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雖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但是對于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并不持有反對態度,而是聽之任之。
2、過失致人死亡罪同“誤殺”的故意殺人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求的是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存有過失心理態度。在司法實踐中,不應將行為人在故意殺人中因打擊錯誤誤殺其“針對對象”(即行為人追求的殺害對象)以外之人的行為認定為過失的致人死亡罪。
3、不作為致人死亡行為的定性不作為致人死亡不僅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對其不作為行為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態,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在司法實踐中,尤其要注意這樣一種情況,即:行為人先前意外地或過失地導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險,行為人能搶救而不搶救,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對行為人不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認為是意外事件而認定行為人無罪,而應對其以間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
4、過失致人死亡后,行為人為逃避罪責又將尸體誤為活人加以“殺害”以滅口的行為,不應只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殺人罪一罪,而應對行為人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數罪并罰。
過失殺人不會被判處死刑,但是故意殺人卻可以。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手機拍別人算侵權嗎
2020-12-13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訴訟離婚的條件是什么,如何提離婚訴訟
2021-01-09變更孩子的法定監護人需要帶什么資料
2021-02-1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違反約定一房多賣,一房多賣構成犯罪嗎
2021-02-06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車輛被炸可不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26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