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中的“約”代表的是合約或合同,“違約”就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義務的行為。延伸到債券市場,廣義的“債券違約”囊括發行人對其與投資者之間協議中任何條款的違背,除了常見的發行人未如約兌付債券本息之外,還可能包括發行人增加對外擔保、轉讓重大資產或者整體負債規模超限等其他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為。當然,最為常見或本文聚焦的是狹義“債券違約”,即由于信用風險導致發行人未能按期兌付債券本息,包括在債券到期之前出現解散、破產重整或清算等明顯喪失清償債券本息能力的情況。
違約發生后,視違約程度、債務人財務狀況、債權人權利狀況等因素,債券持有人主要有三種救濟途徑:
1、自主協商。
一般來說,如果債權人預期債務人企業的經營狀況只是暫時出現問題、最終償債可能性較高,而且訴諸司法成本相對較高,同時在無增信措施條件下,司法處理并不一定帶來處置上的優勢,在多種權衡之下債權人傾向于選擇自主協商方式,給予債務人一定的寬限期。在自主協商過程中,債務人可就后續的償債安排與債權人協商達成一致,包括制定具體的債務重組方案等。如果債券設定了擔保,投資者可以通過擔保代償方式解決。從實踐來看,佳兆業海外債券持有人在其違約之后主要采取上述方式,由雙方自主協商確定債務重組方案。
2、違約求償訴訟。
在違約求償訴訟方式下,債權人預期債務人企業的經營狀況已經出現惡化并有持續的趨勢,但債務到期時,債務人還有一定的償付能力,不滿足資不抵債等破產申請條件,因此債權人可以對債權人提起違約求償訴訟,要求債務人在限期內償付本息,還可要求債務人承擔違約金、損失賠償額、逾期利息等。
3、破產訴訟。
如果協商未果,債務人已經出現資不抵債情況,那債券持有人只能祭出破產訴訟的絕殺招。在破產訴訟方式下,債務人和債權人都可以提出破產申請,通常由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且最終進入破產程序的多為有擔保的債權人,這主要是由于這類債權人在財產清償順序中較為靠前,有較強硬的話語權,償付率占優勢。在破產訴訟途徑下,債券持有人可以申請重整或破產清算或參與債務人申請的和解程序。在以上三種救濟方式中,違約求償訴訟和破產訴訟均屬于司法訴訟,一旦啟動相關流程,通常有明確的司法程序和要求,投資者能夠發揮的作用也主要是積極參與和表達訴求,剩下的事要看債務人的實際情況而定,處置時間也比較長,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
債券違約處置的主要方式與工具
總結國內外債券違約處置案例來看,債券持有人可基于救濟途徑選擇不同償債保障工具,具體來看包括以下幾類:
1、行使擔保權。
擔保包括物權擔保(物保)和保證(人保)。在債券中使用的物權擔保形式主要包括抵押、質押,使用的保證主要包括大型企業、專業擔保公司以及個人無限連帶責任等形式。當債券違約時,設置了擔保物權的債券持有人有權就抵、質押物行使優先受償權。但在此之前,債券持有人應注意謹慎衡量擔保物(權)價值、避免擔保物價值不足。
而設置了保證條款的債券持有人有權根據募集說明書、認購協議或擔保函等文件中擔保條款對保證的責任形式、保證范圍和保證期間等事項的約定,及時行使求償權。在實踐中,地杰通信、常州永泰豐采取擔保代償的方式解決了兌付危機。在后續研究中,我們會結合具體案例對實際操作中投資者在行使擔保權或追加擔保時等需要注意的擔保物權的設立和生效、抵押物或抵押權的管理以及抵押物處置等細節問題進一步的探討。
2、應用償債保障條款。
目前,債券募集說明書中常見的償債保障條款可分為兩類:一類圍繞債項償還本身設計,如提前兌付或行使回售權條款。一般情況下,債券持有人可以要求提前兌付或要求行使回售權,主要取決于募集說明書、認購協議等文件的約定。在雙方約定的觸發條件之外,債券持有人需關注是否滿足提前兌付的法定條件。在此種情況下,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如發行人存在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有喪失或者存在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的,債券持有人可以要求發行人提前兌付本期債券本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債券持有人依據該條款要求發行人提前兌付本息的,需有確切證據證明發行人存在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等情況。具體上述各種情形在實踐中是如何認定的,有待進一步探討。另一類償債保障條款則通過干預公司的運營治理來間接保障債券持有人的債權安全。對于長期債務,投資人不滿足于以不確定性的附屬資產來進行違約后的彌補,而是介入公司的日常經營行為、資本運作及管理層的其他重大決策,從源頭上避免債券持有人處于不利地位。該類條款主要包括對再融資活動的限制、對資本支出的限制、對投資和資產出售行為的限制、財務指標維持在某一水平等。從國外來看,上述條款,尤其是融資行為限制條款、投資活動和資產出售限制條款的使用較為普遍。
3、開展債務重組。
在自主協商或破產訴訟過程中,債務重組的方式可能都有涉及,一般是債務人和債權人達成一致的主要途徑。債務重組本質上是雙方在協商基礎上建立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具體來看,債務重組主要涉及資金的籌措和償債談判兩個環節,對債券持有人而言,資金的籌措環節主要影響償債資金來源,償債的談判環節則主要影響償還的方式和比例等問題。
在資金的籌措方面,債務人面臨的選擇主要有資產出售、引入戰略投資者、獲取原股東支持等。一般情況下,在出現兌付危機或已經違約的情況下進行資金的籌措并非易事,債務人根據不同財務狀況可以選擇的途徑也有所不同:首先,資產出售的方式將企業其他資產如設備、經營權、租賃權等資產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轉讓,獲得價款來清償債權人。該種方式較為簡單,但通過該方式籌措資金可能受到是否可以得到滿意的估值、可能會進一步引發違約的危險等制約。其次,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形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一般操作流程是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并讓渡給投資人,作為投資人注資的對價,投資人注資通常專項用來償付本息及相關費用。
4、申請財產保全。
違約求償訴訟主要適用于債券到期時債務人還有一定償付能力,不滿足破產訴訟條件的情況。一般采取違約求償訴訟的債權人債務到期日相對于其他債權人的更早,因而在債務人還有一定償付能力的條件下只提起違約求償訴訟可以更大可能地提高債權人的獲賠率。在訴前或訴中,可能因債務人的行為或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使得債權人受到其他損害的,債權人可以提起訴前財產保全或者訴中財產保全,包括查封、扣押、凍結債權人的財產,限制當事人行為,防止財產流失。
5、強制清算資產。
破產清算制度通過在法律程序對債務人財產進行清算,并將可分配財產在有關權利人(主要是債權人)間實現較為公平的清償,因而沒有更多的措施可以采用。在財產分配順序上,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1)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2)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
(3)普通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債券違約處置的主要參與機構
債券違約之后,投資者在追償過程中可能與各類機構打交道,也需要參與到部分機構中表達自身訴求。總的來看,在不同的救濟途徑之下,債券違約處置主要包括以下三類機構:
1、一致行動協調機構。
債券持有人一般人數眾多且較為分散,在債券違約處置中需要一致行動協調機構來統一持有人意見,表達其訴求。常見的一致協調機構包括債券持有人委員會和銀行債權委員會。
2、顧問機構。
債券違約處置中,債務人和債權人需要多方中介機構的參與和配合。在債券違約處置過程中,尤其是債務重組中,債券人和債務人可能會聘請不同的財務顧問、審計師、法律顧問等。越是復雜的債務重組,如債務人為跨國企業集團,需要聘請的顧問機構越多。
3、司法機構及其指定機構。
在采取司法救濟途徑的違約處置方式中,法院是重要參與機構,在破產程序中其通常會指定管理人。管理人由有關部門、機構的人員組成的清算組或者依法設立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破產清算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擔任。管理人承擔接管債務人的財產、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決定債務人的內部管理事務、管理和處分債務人的財產等主要職責。該類參與機構的特點是職責法定且需遵循諸多硬性規則。實踐中,各類參與機構的參與度如何,是否實現了最初設計的角色、功能,在輔助投資人處理違約事宜中發揮多大的功能等也與投資人密切相關。
債券違約處置的依托實現機制
從債券持有人的角度出發,在債券違約過程中自我權益保護的主要依托實現機制包括債券持有人大會制度和受托管理人制度。
債券持有人大會是具有決議職能和監督職能的集體議事機構,是債券持有人保護自身利益的重要實現機制。從國外情況來看,賦予債權持有人團體以法定的地位和權力是較為普遍的做法,并會在相關規范中對債券持有人會議的性質、地位、職責、召集、決議效力等問題予以規定。
在決議的效力方面,有的國家或地區規定決議需經法院認可才具有法律效力。從國內對該項制度的規范情況來看,主要對債券持有人會議召開的事由做了強制規定,而會議的具體召集、流程、表決等細節問題則交由當事人自由約定。決定持有人會議制度在保護投資人利益的程度大小的關鍵問題則是大會通過的決議的效力問題。
但國內現有規范體系并未明確持有人大會決議的效力問題,導致在實踐中大會的決議并不必然得以實現,如發行企業可能會以募集說明書中的既有約定對抗決議。所以,除非在相關文件中做出明確約定或有法律明文規定作為依據,否則即使大會費盡周折做出決議,其不必然得到執行。另外,在程序方面,持有人會議制度在實踐中還存在難以召集持有人、開展不順暢等問題。根據持有人會議制度目前的狀況,投資人應更加重視相關文件中對持有人會議制度的約定條款,為持有人會議作出的決議的執行提供充分的依據,做好鋪墊。
哪些公司可以發行債券?
發行公司債券的主體,也就是具有發行公司債券資格的公司為:
股份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公司;
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
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
在這四種可以發行公司債券的主體中,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發行公司債券是通行的規則,而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發行主體,則是要求規模較大,有可靠的信譽,支持其正常的發展。
申請違約追償訴訟是到期債權債務人無法償還債權人維權的不錯選擇,但是在請求訴訟解決前,債權人也可以與債務人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再申請訴訟也不遲。為了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債權人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債券票根及當時所簽訂的協議。
律霸網小編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對于一些債務債權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好,如果在協商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訴訟,這樣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公開患者照片是否構成侵權
2021-03-12村里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5審查起訴階段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師嗎
2021-03-16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交通事故定責期限
2021-02-13拆遷公司收入怎么計算營業稅
2020-11-11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認定
2020-11-28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