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刑事司法賠償類型
《解釋》明確了非刑事司法賠償適用違法歸責、過錯歸責為主的多元歸責原則,涵括作為與不作為的行為形態,包括違法采取司法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錯誤執行等侵權類型。
二、《解釋》的體例
《解釋》共二十二個條文,分為七個部分,主要內容有:
一是明確了非刑事司法賠償責任構成的一般條款。對非刑事司法賠償責任構成進行共性抽象,確立所有非刑事司法賠償的責任構成基礎和請求權規范基礎。
二是細化了非刑事司法賠償中的侵權行為范圍。細分列舉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違法保全、違法先予執行、錯誤執行等侵權行為的具體情形。
三是明確了非刑事司法賠償的免責情形與責任劃分原則。對一方當事人、第三人、不可抗力等致害的免責情形進行規定,并對不同責任形態下國家賠償責任份額的劃分確定了基本規則。
四是明確了非刑事司法賠償損害賠償的計算規則。分別規定侵犯人身權與財產權的損害賠償,引入侵犯人身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明確財產損害賠償的一般原則和例外規定。
五是明確了特殊情形下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的確定。規定所有權人以外的有關財產權益人申請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明確復議改變原裁決所致的違法侵權,以復議機關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六是明確了訴訟程序、執行程序與賠償程序的銜接。確定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與國家賠償程序的銜接關系,列舉賠償請求人可以在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終結前申請賠償的五種例外情形。
七是明確了“確賠合一”模式下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審查要件。貫徹2010年國家賠償法關于司法終局、國家賠償程序“確賠合一”的規定,明確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對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審查要件。
三、賠償的方式和標準
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主要涉及財產的返還、修復和賠償,財產損害賠償的計算規則一直以來都是非刑事司法賠償審判的熱點和難點;特別是在財產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滅失的情形下,如何確定損失,在實踐中有較大爭議。對此,《解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規范:
(一)財產損害賠償
1、賠償的一般原則和特殊規則。
《解釋》規定凡涉及財產損害賠償的,仍應以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為一般原則,即能返還的返還、能恢復的恢復,不能返還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賠償。財產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滅失的,計算直接損失的標準是市場價格,計算時點是侵權行為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確定或者該市場價格不足以彌補受害人所受損失的,可以采取其他合理方式計算損失。
2、拍賣、變賣財產的賠償?!督忉尅吩趪屹r償法第三十六條第五項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細化和明確。應當返還的財產已經依照法定程序拍賣或者變賣的,視該依法拍賣或者變賣的價值為財產直接損失的體現,按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五項的規定給付拍賣或者變賣款。如果人民法院違法拍賣或者變賣的價款明顯低于財產價值的,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3、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的賠償?!督忉尅肪唧w列舉了五項,包括留守職工工資、必須繳納的稅費、水電費、應當繳納的房屋場地租金、設備租金和設備折舊費等。
4、利息賠償?!督忉尅访鞔_以一年期人民幣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作為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固定計算基準,并對應當返還的財產屬于金融機構合法存款、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貸款、現金的,規定應當支付利息。
(二)人身損害賠償
侵犯公民人身權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賠償金。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三)精神損害賠償
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實施違法拘留,毆打、虐待等行為,侵犯公民人身權,造成的損害后果有可能不亞于行政賠償、刑事賠償中的損害后果。如將非刑事司法賠償排除在精神損害賠償條款的適用范圍之外,就會悖離國家賠償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立法初衷,故《解釋》將精神損害賠償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賠償領域,完善了國家賠償法精神損害的適用范圍。根據《解釋》的規定,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中,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人身權造成精神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意見》,精神撫慰金原則上不超過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所確定的人身自由賠償金、生命健康賠償金總額的百分之三十五,最低不少于一千元。
四、賠償主體
1、法院作為主體的國家賠償
《解釋》確定的賠償義務機關,除例外情賠償主體均為人民法院。
因多種原因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確定賠償金額。
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系因上一級人民法院復議改變原裁決所致的,由該上一級人民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已經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獲得賠償、補償的,對該部分損失,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2、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個人作為賠償主體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3、申請人作為賠償主體
申請訴訟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申請先予執行,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標的物錯誤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該標的物錯誤仍予以執行的除外;
4、受害人自身責任
受害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也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依法減輕國家賠償責任。
5、其他及免責
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違法動用、隱匿、毀損、轉移或者變賣的,責任在于該保管人。
因不可抗力、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后果的,屬于法定免責條款。
五、申請人作為賠償主體的賠償責任
申請訴訟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申請先予執行,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標的物錯誤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該標的物錯誤仍予以執行的除外;
可以看出,申請人作為賠償主體集中于訴訟保全和強制執行兩個程序中,據統計,錯誤執行和違法保全兩類案件分別占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60%和25%左右,合計占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80%以上。
申請人錯誤的主要行為:1申請保全錯誤,2申請先予執行后申請人敗訴,3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標的物錯誤。
既然現行法律及其司法解釋已經將上述幾種行為的責任歸結于申請人(根據本文討論的主題,這里不考慮法院違法責任,如有兩三同好,我們亦可煮酒一壺,于清風間明月下嘮嘮),那么在訴訟及強制執行程序中,申請人應當積極辨識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損害賠償結果的發生。
(一)申請人原因的錯誤保全
1、合法的保全對象
根據法律的規定和現實情況,可以進行財產保全的對象主要是被告所有、占有、享有的實物財產和財產權利。
具體主要有:(1)被告在銀行開立的賬戶(戶名必須與被告名稱一致)及存款。(2)被告在房地產交易中心登記在案的、擁有所有權的房產,或者擁有使用權的土地。(3)被告對外投資的股權、持有的股票、債券及股息、紅利等收益。(4)被告擁有所有權的車輛。(5)被告擁有所有權的廠房、機器設備及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貨物。(6)被告享有的對其他人的到期債權,其他人應付給被告的租金等。(7)被告享有專用權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8)其他各類被告擁有金錢價值和權利的財產。
2、申請錯誤
申請錯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在訴訟保全中,如法院最終判決駁回申請人起訴或者訴訟請求、申請保全的原因不存在、因被申請人提出異議法院撤銷保全裁定、其他可以歸責于申請人的原因導致保全裁定被撤銷等。在訴前保全中,利害關系人申請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訴訟或者仲裁也將導致保全裁定被撤銷。
一旦出現錯誤,被申請人會因為其財產或者行為被采取保全措施而遭受損失。
在多數情形下,保全由一方當事人申請啟動的,當因保全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時,申請采取保全措施的一方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這樣規定,既是對被申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同時也要求申請保全的當事人承擔一定的義務,防止權利濫用。正是為了保證錯誤保全時對被申請人損失的賠償,訴前保全的申請人都應當提供擔保;訴訟中保全的,法院視情況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
被申請人根據本條要求申請人賠償損失的,應當滿足以下條件:
(1)因錯誤保全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但由于達成和解而由申請人向法院申請撤銷保全措施的除外;
(2)被申請人的損害與申請人錯誤申請存在因果關系;
(3)在訴訟時效期間內主張權利。
因訴訟中保全導致被申請人損害的,被申請人可以向審理本案的人民法院起訴,由該法院與本案合并審理;申請人錯誤申請訴訟前保全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后沒有在法定的期間起訴,因而給被申請人造成財產損失引起訴訟的,由采取該財產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因申請人錯誤申請造成被申請人損失應予賠償,因法院錯誤依職權保全造成被申請人損失的,應當根據國家賠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申請國家賠償,《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的程序,適用本法刑事賠償程序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十九條也規定:“受訴人民法院院長或者上級人民法院發現采取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措施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立即糾正。因申請錯誤造成被申請人損失的,由申請人予以賠償;因人民法院依職權采取保全措施錯誤造成損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賠償。
司法實踐中,財產保全是否錯誤不能簡單地以其訴訟請求是否得到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支持為判斷依據;申請保全的金額遠高于判決所支持的金額,并不能當然認定申請人具有過錯。
(二)申請人原因的錯誤先予執行
1、關于先予執行的適用條件
民事案件種類眾多,情況又十分復雜,人民法院對哪些案件、哪些情況可以裁定先予執行,哪些案件、哪些情況不予準許?先予執行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當事人之間的訴是給付之訴。
2)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
3)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的。
4)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5)當事人需提出申請。
2、關于對先予執行的擔保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不同情況,對符合上述條件的申請,如果認為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的,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例如,有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比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等案件的情況要復雜得多,需要先予執行的款項數額較大,萬一發生錯誤,損失難以挽回,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再比如,未成年子女向離異父母追索撫育費,案件事實較為清楚,作為原告的未成年子女本就是因為生活困難而起訴,如果一概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事實上剝奪了其申請先予執行的權利,這也就使先予執行制度喪失其存在的意義了。
提供擔保的目的,在于保護被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當因申請人申請錯誤使被申請人遭受損失時,對被申請人的賠償有保障。但是申請人申請先予執行不是必須提供擔保,是否應提供擔保,由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一旦法院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3、關于對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損失的賠償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后,案件應當繼續審理,最終判決存在兩種可能,申請人勝訴或者敗訴。申請人勝訴的,先予執行的部分可以在判決中沖抵。申請人敗訴的,申請人必須返還被申請人先予執行的部分,而且因先予執行給被申請人造成財產損失的,申請人應當予以賠償。如果申請人提供了擔保,可以用擔保的財產予以賠償。這樣規定,一方面保護了被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能促使申請人謹慎申請先予執行。
(三)申請人原因的錯誤強制執行
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標的物錯誤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該標的物錯誤仍予以執行的除外;
實踐中,法院要求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時向法院提供可供執行的財產清單或者財產線索,以便于提高執行效率。
但是,當事人提供的財產線索,往往是前期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商事往來中獲取的,或者通過非專業途徑查詢而來的。一來這些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頻繁的商事往來和日常生活中,所有權容易發生變動,二來這些非專業途徑獲取的財產信息可能存在錯誤,這就導致申請人在向法院提供財產線索時,可能提供錯誤的財產線索,以至于對案外人的資產進行查封、扣押、凍結甚至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雖然規定了案外人異議之訴,執行相關的司法解釋也規定了案外人向執行機關提出執行異議的權利,但是審查這些異議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法定程序,如果是查封措施已經嚴重影響到公民個人和企業的生產生活,并且造成損失,這些損失應當由申請人予以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變更后員工合同怎么辦
2020-11-18一般狗咬到人賠多少錢
2021-03-08個人之間借款怎樣辦理房產抵押
2021-01-16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配偶有家庭暴力怎么解決
2020-12-05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成都房屋中介租房收費是多少
2021-02-15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1-16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保險合同是指什么
2021-01-20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2020-12-27不是戶主簽的土地流轉協議有效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