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必須有轉讓通知。
債權轉讓合同主體為出讓人和受讓人。
一、債權轉讓合同成立的條件
債權轉讓,又稱債權讓與或合同權利的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協議將其債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債權在全部讓與時,受讓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合同關系的新債權人,原債權人脫離合同關系;在部分讓與時,受讓人作為第三人將參加到原合同關系之中,與原債權人共同享有債權。此時,合同權利人一方已由一人變成數人,合同之債成為多數人之債。
債權轉讓合同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有效:
(一)、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
(二)、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
(三)、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
(四)、必須有轉讓通知。
二、債權轉讓合同的主體
債權轉讓合同主體為出讓人和受讓人,從法律規定來看:
1、債權轉讓為處分行為,要求出讓人應有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否則,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和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轉讓應當認定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或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經追認后有效);
2、受讓人是否應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有觀點認為,受讓人取得債權,屬純獲法律上的利益,故依合同法的上列條款,只要有限制行為能力即可。但我們認為,除因受贈與獲得債權外,其余情形多為買賣,認為受讓人為純獲法律上的利益,與事實不符。所以受讓人取得債權有對價的,也應認為受讓人需具備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3、法律對受讓主體有限制的,應當遵守相關規定。法律規定不得向外國人為轉讓的,受讓人不能為外國人;法律對受讓人范圍有限制的,受讓人不得為受有限制的人,如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貸款債權的受讓對象,財政部財金[2005]74號通知第三條規定,國家公務員、金融監管機構工作人員、政法干警、資產公司工作人員、原債務企業管理層以及參與資產處置工作的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等關聯人不得購買或變相購買不良資產,即不得受讓不良貸款形成的債權。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第4條的規定,雖然認定合同效力的依據只應為法律和行政法規,但上述情形下,應當可以認為相關人士參與受讓,對于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有損。案例中如果受讓人為資產管理公司工作人員等人員,合同應當按無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監獄的保外就醫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1-02-08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2021-01-28限制婚后自由的婚姻協議有效嗎
2021-02-22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車禍二人死亡應該賠償多少錢
2021-03-10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效力如何,可以反悔嗎
2021-02-1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30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