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必須有轉讓通知。
債權轉讓合同主體為出讓人和受讓人。
一、債權轉讓合同成立的條件
債權轉讓,又稱債權讓與或合同權利的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協議將其債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債權在全部讓與時,受讓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合同關系的新債權人,原債權人脫離合同關系;在部分讓與時,受讓人作為第三人將參加到原合同關系之中,與原債權人共同享有債權。此時,合同權利人一方已由一人變成數人,合同之債成為多數人之債。
債權轉讓合同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有效:
(一)、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
(二)、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
(三)、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
(四)、必須有轉讓通知。
二、債權轉讓合同的主體
債權轉讓合同主體為出讓人和受讓人,從法律規定來看:
1、債權轉讓為處分行為,要求出讓人應有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否則,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和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轉讓應當認定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或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經追認后有效);
2、受讓人是否應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有觀點認為,受讓人取得債權,屬純獲法律上的利益,故依合同法的上列條款,只要有限制行為能力即可。但我們認為,除因受贈與獲得債權外,其余情形多為買賣,認為受讓人為純獲法律上的利益,與事實不符。所以受讓人取得債權有對價的,也應認為受讓人需具備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3、法律對受讓主體有限制的,應當遵守相關規定。法律規定不得向外國人為轉讓的,受讓人不能為外國人;法律對受讓人范圍有限制的,受讓人不得為受有限制的人,如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貸款債權的受讓對象,財政部財金[2005]74號通知第三條規定,國家公務員、金融監管機構工作人員、政法干警、資產公司工作人員、原債務企業管理層以及參與資產處置工作的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等關聯人不得購買或變相購買不良資產,即不得受讓不良貸款形成的債權。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第4條的規定,雖然認定合同效力的依據只應為法律和行政法規,但上述情形下,應當可以認為相關人士參與受讓,對于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有損。案例中如果受讓人為資產管理公司工作人員等人員,合同應當按無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怎么寫才有效
2021-03-01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多少
2020-11-12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拆除違法建筑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26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從《保險法》的角度看待保險人的賠付
2020-12-01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