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關系是提起賠償的前提條件。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18條的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以上三份材料第一項是認定機關制式的表格,有明確地說明,第三份是醫療機構出具的,對受傷職工病情描述的證明書,證明職工的受傷部位及傷情。尤其是第二份材料,受傷職工很難取得的,如單位和職工簽有勞動合同,提交勞動合同文本就可以了,但是在現實中多數私營企業根本就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受傷職工提供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明有難度,在同一企業上班的工友有的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愿出具相關的證明,即便有的職工出具了證明,企業知道了,會作出對工人不合法的行為,更為甚者將出證明的職工開除。在企業不承認與受傷職工存在勞動關系的情況下,萬般無奈職工只好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確認事實勞動關系。在仲裁階段職工對自己的主張,負有舉證責任,在證據的取得上同樣有難度。仲裁審理案件的期限為2個月,即便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確認職工與企業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企業對此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訴訟確認職工與企業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民事訴訟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上級人民法院批準。”15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上訴的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如一、二審程序都進行,勞動關系案件審結一般需要9個月的期限,有可能還需延長辦案時間。
二、工傷認定是提起賠償的中心環節。
在職工與用人單位關于勞動關系案件審結后,又返回到工傷認定程序上來。《工傷保險條例》第20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工傷認定的決定”。第53條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如有一方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須先申請行政復議,復議機關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上一級機關。《行政復議法》第31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經過行政復議程序后,當事人對復議結論不服的,可再提起行政訴訟程序。?行政訴訟法?第57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第6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受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如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經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程序一般需要7個月的時間,有的還需多幾個月。
三、職工拿到工傷賠償款是最終的結果。
工傷認定案件如經法院審理最終確認職工是工傷,在這時用人單位還是與職工達不成賠償協議,那么職工還得提起賠償訴訟。首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用人單位賠償因受工傷所造成的損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后,如有一方不服,再進行民事程序,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經過一、二審程序,再進入執行程序,職工能否拿到賠償款,還是個未知數。
從以上不難看出,受傷職工提出工傷認定到拿到法院的民事賠償判決,需要的時間初步計算約25月的時間,所走過的程序和在時間上的消耗是誰也經受不起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勞動關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9交通事故不起訴的條件
2020-12-19涉外婚姻財產法院怎么判
2021-02-03事實婚姻關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1-02-28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票據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普通合伙企業與有限合伙企業的區別
2021-02-06取保候審多年后是否追訴
2021-01-06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信用卡逾期怎么申請債務重組
2020-12-20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