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擔保方式要怎樣做才合法
擔保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項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在借款合同中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采取擔保方式有保證、抵押、質押三種。
1、保證。
保證是指保證人與貸款人約定,當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連帶責任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二是一般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在借款人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借款人財產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2、抵押。
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法律規定的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在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依法將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抵押物的范圍應當是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抵押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質押。
包括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動產質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貸款人占有,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權利質押是指轉讓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的擔保方式。以下權利可以設定質押: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等權利。
貸款人將借款支付給借款人后,其風險都是由貸款人承擔。為了保證債權的實現,減少借款的風險,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中越來越多的采用擔保的方式。根據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證人的償還能力進行全面審查,確定保證人是否真實地提供保證;對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認定、核實,查明其產權證明并對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能性進行嚴格審查。只有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才可以不提供擔保。因此,金融機構借款的,當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擔保的方式。自然人之間借款的,當事人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擔保問題作出約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2020-11-25我國最高監察機關是什么
2020-11-26同居關系能否申請保護令
2021-01-21被打做法醫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9如何辦理提前解除抵押合同
2021-03-03告誡制度適用哪些范圍
2020-11-24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欠條和借條有區別,你知道嗎
2020-11-09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