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期違約的法律救濟手段有哪些?
1、采取自救手段,維護自身利益
依《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對于預期違約,守約方依此享有合同解除權,可單方解際合同,并可請求對方賠償損失。此規定比較適合明示毀約。但對于默示毀約而言,因恐難以掌握對方違約的確切證據,故守約方不宜而采取解除合同措施,可參照合同法第68條規定,中止合同履行或中止合同履行或履行準備,以避免擴大自己的經濟損失;立即通知對方當事人在預期間內提供適當的履行擔保。若對方當事人在處理期間內不能提供適當擔保,應視為對方明示毀約,此時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此種自助措施與行使不安履行抗辯相似。
2、尋求司法救濟,追究對方違約責任
依《合同法》第10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對方可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措施,對于明示毀約易于操作;但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須掌握對方預期違約的確切的證據后方可訴諸法律,否則,將因證據不力反而于己不利。
3、持合同的效力,等待對方履行
當一方預期違約,對方可堅持合同的效力,要求或等待對方到期履行合同,以靜觀對方的態度是否有所變化,然后決定是否采取相應措施。對于明示毀約,守約方應明確要求對方撤回毀約的思表示,而不能一味地坐等對方履行,以免擴大損失。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一時無確切證據證實對方毀約,可等待對方到期是否履行;若對方到期不履行,可依實際違約中的不履行情形追究其違約責任,或者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
二、違約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從主體上看,違約行為人是合同關系中的當事人,即主體具有特定性。這一特點是由合同相對性理論決定的。根據合同相對性理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有權向對方提出履行請求或承擔某種義務,第三人如果實施了侵害債權的行為,雖然也發生不履行合同的后果,但第三人承擔的是侵權責任而不是違約責任。
2、從前提上看,違約行為是以有效的合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有效的合同關系,就沒有合同義務,也就不存在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問題。所以,只有有效的合同關系的存在,才有違約行為的存在和可能。
3、從性質上看,違約行為就是違反了合同義務。這些義務主要包括: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法律規定的義務;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其他義務,如注意義務、告知義務、照顧義務、忠實義務、說明義務等。
綜上所述,雙方訂立合同后,在合同期限內,如果一方逾期對方可能存在違約風險,為防止發生實際違約給自己造成損失,當事人可以選擇一些救濟手段。比如提出中止合同,防止違約發生。或者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如果產生真實違約行為,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違約責任賠償方式有哪些
合同法遲交貨違約金是多少?
買賣合同未約定違約責任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21-02-01把人撞了多久才負刑事責任
2021-03-23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
2021-02-07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土地出讓合同可以公開查詢嗎
2020-11-16土地流轉補償協議是怎樣的
2020-12-02營業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