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訂立之后,需要先判斷是否成立了,而成立了后還要看是否生效。若最后合同沒有成立,那就無所謂生效問題。那么實踐中該怎么確定合同成立時間呢?對此,我國法律中是怎樣規定的?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怎么確定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由于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在同一地點,因此造成了簽字蓋章的時間的不同,那么此時如何確定合同成立的時間呢?《合同法》征求意見稿原規定,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后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因此,在《合同法》正式稿沒有對此作出規定的情況下,只要合同中沒有約定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合同的成立問題,以最后簽字或者蓋章的時間為合同成立時間。
另外,根據《合同法》第33條的規定,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如果當事人協議在合同成立之前簽訂確認書的,那么簽訂確認書的時間為合同成立時間。
二、未成年能訂立合同嗎
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下的公民都是末成年人,但是關于其行為能力卻分為三種情形。第一類是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二類是10周歲以上的末成年人,他們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第三類是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他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根據《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由此可見,年滿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末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有權依照合同自由原則訂立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及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末成年人原則上都無權訂立合同,但是如果他們訂立的合同被其法定代理人追認,則合同有效。無論如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及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訂立純獲利益而不必經其法定代理人追認。
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知道大多數合同在最后一方當事人簽字蓋章之后,就視為合同成立,也就是說此時就是合同成立的時間。當然,針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合同,那么實際該怎么確定合同成立時間,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分析處理了。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浙江律師。
合同成立是否代表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要滿足哪些條件
合同成立后變更合同擔保人是否有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特點和優勢
2021-01-15服刑人員在獄中被獄警欺辱怎樣維權
2020-12-07勞動糾紛案件如何申請再審
2021-03-03榮譽權有哪些特征
2020-12-11民事訴訟立案后多長時間開庭需要收費嗎
2020-12-03欠錢無力償還法院怎么判,會坐牢嗎
2021-02-05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申請強制執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民事法律規范都包括哪些
2021-02-10已取得預售還可以做在建工程抵押嗎
2020-11-19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員工擅自離崗怎么處理
2020-12-04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19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2021-01-09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