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合同生效條件有哪些?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備一定的要件后,便能產生法律上的效力。換句話說,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并能夠產生合同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之間的聯系在于: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是合同生效的一般原則。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也是明顯的。
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羅馬法曾規定了“同時成立之原則”,認為法律行為的成立與效力同時發 生。長期以來,我國立法與司法實踐對合同成立與生效以及相關的合同的不成立與無效未作出嚴格的區分,從而將合同的成立與生效等同起來。
一是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由于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基礎,并以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為目的,故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行為的意義和后果。
訂立合同的主體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作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自然人作為合同當事人,必須具備《民法典》規定的民事行為能力。即作為合同主體的自然人,應該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作為合同主體的法人、非法人組織,它們的行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組織只有在登記核準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濟活動,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組織只有在它們的經營范圍內簽訂的合同,才受法律保護。二是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真實為一切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條件。也是合同生效的核心要素。如果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或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為,或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行為,都將導致合同不發生法律效力。三是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合同的內容和目的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在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時,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禁止性規定。同時,合同的內容和目的不得損害他人利益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此外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合同還應當符合法定形式。
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合同發生法律效力普遍應具備的條件。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的民事行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為即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的條件,也就是合同生效的一般條件。
針對于簽署合同,首先雙方應該在簽署合同的時候將合同的內容進行確定清楚是否符合雙方所進行商議的內容,因為一旦簽字之后,如果一方進行違約的話,那么違約方就需要承擔相關的賠償責任,并且在進行簽約的時候最好將違約責任確定好,以免日后產生法律糾紛。
單方解除合同需多少違約金
附條件合同效力怎樣進行規定的
公司法人要簽勞動合同嗎?公司法人與法定代表人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最新工傷認定受理期限有哪些規定呢
2020-11-07如何確定居間合同的切實履行地
2020-11-19醫療事故鑒定多少錢
2021-01-02網絡侵權律師函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25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未成年人可成立特別累犯嗎
2021-02-16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想領結婚證父母不給戶口本怎么辦
2020-12-09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合同已經達成怎么不成立
2021-02-13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