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怎么補交證據
開庭后還可以提交新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不管刑事民事案件審判的主要目的都是查明案件事實,區分責任,解決糾紛,而這樣的任務就是要依靠證據,所以不管刑事、民事只要是之前沒有出現的都有程序進入訴訟,當然可以補交。
刑事訴訟:
開庭審理后判決前發現的影響定罪的新證據,控辯雙方通常存在爭議,因此應當適用嚴格證明,即通過補充開庭的方式對該證據進行調查、質證,進而決定是否采用。
《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41-43條,詳細規定了什么是“新的證據”
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第四十三條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納。當事人經人民法院準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準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在審理過程中只要發現了新的證據就可以進行補交的,在一審之后才發現的證據可以在申請二審的時候提交證據的時候提交新的證據,不管是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都可以補交證據,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規定跳槽需要求支付違約金合法嗎
2021-01-08強制執行債權文書公證程序
2020-12-26可以以管理能力出資成立公司嗎
2021-03-07交通事故對對方主要責任我次要責任怎么賠付
2021-03-15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怎么合法有效的討薪討債
2021-01-07《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宣告失蹤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23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時間及鑒定機構如何選擇
2021-01-21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佛山市一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2-07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