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一方當事人在適用先履行抗辯權時,會產生一定的法律后果,這就是先履行抗辯權效力。那么,簽訂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時,會產生什么樣的法律效力呢,另一方提供或未提供擔保,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呢,下面,律霸小編就將先履行抗辯權效力分為兩個層次,和大家進行一些探討。
合同當事人一方在符合上述條件后,即取得先履行抗辯權,根據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是否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可以將先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分為兩個不同層次。
一、第一次效力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并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合法的行為,當先履行方于履行期滿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并不構成違約。中止履行是暫停履行或延期履行,它并不同于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于使既有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則其行為構成違約,后履行方可要求其承擔債務責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應當通知后履行方,通知方式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均可。
2、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不再有對方不能給付的危險,因此應當恢復履行合同。
二、第二次效力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后履行方未提供適當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則發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履行抗辯權的成立并行使,產生后履行一方可一時地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效力,對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請求,以此保護自己的期限利益、順序利益。在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補救措施,變違約為適當履行的情況下,先履行抗辯權消失,后履行一方須履行其債務。可見,先履行抗辯權亦屬一時的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不影響后履行一方主張違約責任。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合同一方當事人行使了先履行抗辯權,那么,首先會產生中止履行合同,對方提供擔保等先履行抗辯權效力。如果未提供擔保或恢復能力,則會產生第二層次的先履行抗辯權效力,那就是解除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先履行抗辯權是一時的抗辯權,其權利的行使并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名下沒有財產可以做擔保嗎
2020-11-08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勞動仲裁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6先予執行擔保書什么意思
2020-12-18房屋抵押登記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8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警察立案后找不到嫌疑人怎么辦
2021-01-24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事故后未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08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拆遷補償協議沒簽房產證能交嗎
2021-03-10農村房屋拆遷兩個戶口如何安置
2021-03-17拆遷的是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