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是可以監外執行的,被判處“管制”處罰的罪犯,不收監,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據刑法第72條的規定,確有悔改表現,宣告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監外執行。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經核準可以假釋。
監外執行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司法機關之間配合銜接不到位,交付與執行脫節
審判機關、公安機關、監獄等司法機關在對監外罪犯交接執行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機制,導致交付與執行工作脫節。如人民法院對罪犯宣判緩刑、管制后,應將判決書、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送交或郵寄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并通知緩刑、管制罪犯到當地公安派出所報到。但罪犯是否報到,派出所是否接收,公安、法院互不通氣,交接環節存在漏洞,為罪犯脫管失控埋下了隱患。
(二)執行機關監管工作松懈,缺乏規范化管理
按照法律規定,監外執行罪犯應當歸該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具體負責監管,由基層組織或者罪犯原所在單位予以協助、配合。但在實踐中,個別公安派出所由于缺乏對監外執行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存在有“重辦案、輕監管”的執法觀念,往往只注重刑事案件的偵破,而疏于對監外執行罪犯的監督考察,在人、財、物大流通的社會轉型時期,這些非監禁刑的服刑罪犯極易失控脫管,使行刑活動、監管組織形同虛設,刑罰效果無從體現。主要表現在:
一是有的執法人員對罪犯監管實行單線聯系,未按規定公開宣布罪犯的犯罪事實、執行期限及監管組織成員等。由于不具備公開性與公示性,老百姓看不到,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管不到,以致對罪犯的監管無法做到社會化,配合任務無法落到實處。
二是公安機關作為執行機關對監外執行罪犯的考察工作沒有經常化、制度化,監督考察活動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負起管理監督的責任。
判刑也是可以監外執行的,只要符合條件,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機關應當對其嚴格管理監督,基層組織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單位協助進行監督。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經濟補償金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6對工傷鑒定結果有懷疑怎么辦
2021-01-31國有土地出讓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1婚前財產是否一定歸個人
2021-03-20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什么是損失補償原則,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18簽訂保險單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0-11-11自留地轉讓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