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是可以監外執行的,被判處“管制”處罰的罪犯,不收監,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據刑法第72條的規定,確有悔改表現,宣告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監外執行。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經核準可以假釋。
監外執行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司法機關之間配合銜接不到位,交付與執行脫節
審判機關、公安機關、監獄等司法機關在對監外罪犯交接執行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機制,導致交付與執行工作脫節。如人民法院對罪犯宣判緩刑、管制后,應將判決書、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送交或郵寄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并通知緩刑、管制罪犯到當地公安派出所報到。但罪犯是否報到,派出所是否接收,公安、法院互不通氣,交接環節存在漏洞,為罪犯脫管失控埋下了隱患。
(二)執行機關監管工作松懈,缺乏規范化管理
按照法律規定,監外執行罪犯應當歸該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具體負責監管,由基層組織或者罪犯原所在單位予以協助、配合。但在實踐中,個別公安派出所由于缺乏對監外執行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存在有“重辦案、輕監管”的執法觀念,往往只注重刑事案件的偵破,而疏于對監外執行罪犯的監督考察,在人、財、物大流通的社會轉型時期,這些非監禁刑的服刑罪犯極易失控脫管,使行刑活動、監管組織形同虛設,刑罰效果無從體現。主要表現在:
一是有的執法人員對罪犯監管實行單線聯系,未按規定公開宣布罪犯的犯罪事實、執行期限及監管組織成員等。由于不具備公開性與公示性,老百姓看不到,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管不到,以致對罪犯的監管無法做到社會化,配合任務無法落到實處。
二是公安機關作為執行機關對監外執行罪犯的考察工作沒有經常化、制度化,監督考察活動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負起管理監督的責任。
判刑也是可以監外執行的,只要符合條件,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機關應當對其嚴格管理監督,基層組織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單位協助進行監督。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時間是多久
2021-02-18在車禍中死亡要賠償多少
2021-01-08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房產拍賣中哪些你不知道的條件
2021-02-25離婚后如何強制執行探望權
2021-03-10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一方死亡了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2-06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有期限嗎
2020-12-06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的,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予理賠
2021-01-09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談人身保險業務中定點醫院管理行為的性質-----兼談限制競爭行為
2020-11-23什么是單獨人壽保險?
2021-01-02在農村承包田地搞養殖要不要簽合同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