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確責任界定:醫院搶救危重病患親屬可以不簽字
這份司法解釋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從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
2010年7月開始實施的《侵權責任法》在涉及醫療損害責任方面,明確緊急情況下醫療機構實施緊急醫療措施的內容。
該法第五十六條明確,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根據最高法研究室負責人的說法,實踐中對于如何認識該條中“難以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以及緊急救助情形下的責任承擔問題分歧較大,亟需進一步明確。
在這份新出臺的司法解釋中,最高法明確了“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的五種情形,包括:近親屬不明的;不能及時聯系到近親屬的;近親屬拒絕發表意見的;近親屬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司法解釋稱,上述情形,醫務人員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立即實施相應醫療措施,患者因此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不予支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怠于實施相應醫療措施造成損害,患者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最高法研究室負責人在解讀這條司法解釋時表示,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司法解釋對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且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的情形作出細化規定的基礎上,本著鼓勵和維護醫療機構在患者處于緊急情況下積極施救的價值導向,規定對于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醫務人員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患者因此請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時,對于醫療機構怠于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導致患者受到損害的,司法解釋也明確規定了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樣不僅有利于指導實務操作,有利于規范醫療機構行為,也有利于保障生命垂危等緊急情況下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維護其生命、健康權益。”這位負責人稱。
最高法明確責任界定:醫院搶救危重病患親屬可以不簽字,該條例的制定將會給醫護人員開展工作提供更好的幫助,也能夠減免部分醫患糾紛。在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的律師,需要進一步了解醫院搶救危重病患親屬可以不簽字內容可以直接詢問他們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東不同意的轉租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30勞動者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職業病診斷
2021-02-14事實婚姻有什么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2020-12-06規范的保密條款需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4企業向求職者收取風險抵押金合法嗎?
2021-03-15怎么讓法官調解離婚
2020-12-26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方法又有哪些
2020-12-31交通事故老人贍養費有多少
2021-01-26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1內河船舶糾紛的管轄規定是什么
2021-01-21對指定管轄不服的怎么辦
2021-03-23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包工頭在工地傷亡怎么賠償
2020-12-02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