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日電(記者高-鑫)最高人民檢察院今日對外發布《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改革試點方案》)。依據該方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免繳訴訟費。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中,被告沒有反訴權。
公益訴訟是指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由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或組織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它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
依據《改革試點方案》,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污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適格主體或者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由于沒有直接利害關系,沒有也無法提起訴訟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試點期間,重點是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據悉,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是以“公益訴訟人”的身份提起訴訟。民事公益訴訟的被告是實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公益訴訟的被告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
為提高檢察監督的效力,發揮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能動性,有效節約司法資源,《改革試點方案》設置了訴前程序。規定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在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先行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行政違法行為或依法履行職責。
經過訴前程序,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沒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社會公共利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向法院提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行政機關拒不糾正違法行為或不履行法定職責,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向法院提出撤銷違法行政行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無效的訴訟請求。
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應當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并應當制作公益訴訟起訴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證明表
2020-12-08沒煙草證賣煙怎么處理
2021-03-21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無房產證房屋轉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3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車輛剮蹭對方全責走保險流程什么樣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