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日電(記者高-鑫)最高人民檢察院今日對外發布《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改革試點方案》)。依據該方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免繳訴訟費。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中,被告沒有反訴權。
公益訴訟是指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由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或組織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它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
依據《改革試點方案》,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污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適格主體或者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由于沒有直接利害關系,沒有也無法提起訴訟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試點期間,重點是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據悉,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是以“公益訴訟人”的身份提起訴訟。民事公益訴訟的被告是實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公益訴訟的被告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
為提高檢察監督的效力,發揮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能動性,有效節約司法資源,《改革試點方案》設置了訴前程序。規定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在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先行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行政違法行為或依法履行職責。
經過訴前程序,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沒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社會公共利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向法院提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行政機關拒不糾正違法行為或不履行法定職責,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向法院提出撤銷違法行政行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無效的訴訟請求。
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應當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并應當制作公益訴訟起訴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可否提起再審或者抗訴
2020-11-10工傷公司惡意上訴怎么辦
2020-12-25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因為家庭冷暴力離婚法院會支持嗎
2021-02-08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保險合同確認書后幾日填回執
2021-01-05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土地管理法
2020-12-25政府拆遷與商業拆遷有什么差別
2021-02-27違建拆除通知書限幾天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