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期間遵守哪些規定
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依據《新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二、被取保候審人違反規定有什么后果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案件,被取保候審人、保證人違反應當遵守的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決定沒收保證金、對保證人罰款,并在執行后三日以內將執行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接到通知后五日以內,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違反應當遵守的規定,情節嚴重的,公安機關應當依法提請批準逮捕。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審查批準逮捕。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犯罪嫌疑人、被告在取保候審期間必須保證被公安機關隨傳隨到,在此期間,一定需遵守法律的規定,不得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一經發現,必將嚴格處置,取保候審期間更加不能對被害人進行報復,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述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2021-03-22校園傷害事故分幾類
2021-03-11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旅行社責任險保險管理辦法內容有哪些
2021-01-14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土地轉讓出售協議范本
2021-02-28土地流轉補償標準
2021-03-25協議拆遷的背后有哪些陷阱
2021-01-12農民如何在征地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征地流程有哪些拆遷補償項目
2020-11-17房子動遷封區了能賣嗎
2021-01-02農村違建廠房可以合法化嗎
2021-02-13拆遷安置補償費什么時候發放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