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主體障礙的意識表現,是行政主體在意識上對依法行政的障礙因素。依法行政主體包括機構實體和機構實體的構成人員兩個方面,那么,依法行政主體障礙在意識上的表現亦是由此二方面派生并表現出來的。機構實體的意識是高度抽象化了的存在物,它作為某種評價準則連結著機構實體中的各種客觀存在物,如上下級之間、平行機構之間、公職人員在法律規范之外的聯系規則。這些抽象的、屬于意識狀態的聯系規則可以說是行政系統內部的道德規范,或稱之為行政倫理準則。這些準則的產生不是由法律規范加以規定的,而是由行政權的本質屬性、行政權的運轉規律、行政權所體現的社會意志所決定的,違反上述三者的行政倫理準則就是變態的倫理準則。機構實體中構成人員的意識因素就是存在于各個行政人員內心的心理因素,它是基于行政人員個人而言的,所反映的是行政人員個人的心理。行政人員個人健康的心理來自于其所行使的行政職權的本質,來自于行政職權運行過程中的內在規定性、來自于行政法制的第二性反映等。如果行政人員的心理意識違背了此三者,或者其心理意識與這三個東西的本質是一種背反關系時,其所產生的心理就是變態的行政心理,本文重點探討后者。
行政倫理是行政系統內部的一種行為評價準則。這種評價準則是多種多樣的,如行政權行使的有限價值準則、行政權行使的服務價值準則、行政權行使的民主價值準則、行政權行使的經濟價值準則等。該宏觀評價準則越健康、越全面,行政系統中機構與機構之間、人員與人員之間的關系性狀也就越好,進而越能促進依法行政的實現。違反正當行政倫理準則的準則就可以說是變態倫理準則,筆者認為目前我國行政系統中最為普遍、最為明顯的變態行政倫理準則有下列方面。
第一,行政權力封閉價值準則。行政權是相對于立法權、司法權而言的一個宏觀概念,而行政權力則是一個限定在一定范圍或一定管理事態的概念。因此,對行政權力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必須和職權行使聯系起來。行政權力一方面是由一定的基礎決定的,如馬克思講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諸要素,當然也包括行政權力。另外,社會基礎、行政管理所面對的各種事務基礎也是行政權力的決定物。另一方面,行政權力在行使時要和各種外在因素發生關系,既有外界因素對行政權力的作用,也有行政權力對外界因素的作用等。可見,對行政權力的評價必須以開放的眼光進行。然而,行政權力封閉的價值準則已成為我國行政權力評價的一個基本倫理準則,依此準則把行政權力的運行和行使封閉在狹隘的行政圈之內。僅以行政系統內部的狀況而評價行政權的質量。一個行政機構、一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政權力行使的水平如何,常以行政系統內部的各種微妙關系為評判依據,而脫離經濟基礎、脫離社會事態。此種評價準則雖然是主觀意識范疇之內的,但對行政系統對法律的認同有極大的阻滯作用。
第二,行政權力權變價值準則。行政權力一旦被一國的法律制度確認就具有一種穩定化、連續化、規范化的傾向,正是這種傾向使行政權對行政管理事態的作用始終處于良性運行之中。那么,評價一個行政機關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就應當以是否穩定化、是否連續化、是否規范化為基本準則。我國行政系統對行政權力評價的又一個變態就是以權變的價值準則評價行政權的行使。所謂權變準則就是在對行政權行使狀況的評價和認定時以變異取向為轉移。權變的價值準則在行政系統中造成了諸多與管理事態格格不入的行政風氣。如行政機構體系中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對人負責不對事負責,對政策負責不對法負責等不良行政風氣就是此種倫理變態的直接產物。此種倫理價值的選擇是行政法制在行政權行使過程中至今還沒有得到全面認同的深層次原因之一,它嚴重地制約著依法行政的實現。
第三,行政權力超強價值準則。我國行政權從理論上可以分成歸屬主體和行使主體兩個方面。①所謂歸屬主體就是行政權的所有主體。所謂行使主體,即行政權的實際行使者。毫無疑問,我國行政權力的歸屬主體是人民,而行政機構體系只是行政權的行使主體而已。其對行政權的行使承擔著強烈的社會責任。這一基本理論決定了任何形式的行政權行使都必須以民主觀念為導向,以被決定者的身份認識和對待自己手上握有的行政權力。然而,目前我國行政權力行使中對行政權評價的倫理準則發生了變態。人們常以超強的倫理價值準則評價行政權的行使,如一些行政機關或行政公職人員若能在職權行使中突出自己的管理權威、突出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突出自己管理手腕的剛性化便會被認為是有效的行政權行使者。此種評價準則的來源與我國封建專制時代經歷的時間長、社會影響深刻是有間接關系的。該種價值準則與依法行政的價值準則顯然不可能是一致的,它或強或弱的阻礙了依法行政的實現。
第四,行政權力利益價值準則。根據行政權歸屬主體和行使主體的關系原理,行使主體是歸屬主體為了獲得利益而投入的一個成本。就是說,由于歸屬主體是一個綜合概念,不可能也沒必要直接行使行政權,便不得不委任行使主體代其行使行政權,行政權行使主體只不過是行政權歸屬主體控制和運用的一個工具。還可以說,行政權行使主體是處于仆役狀態的,正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把公職人員當成公仆②一樣。以此必然推論出行政機構實體及其構成人員的權力行使始終具有顯著的服務性。從行政系統中的倫理準則講,行政權力服務于管理事態、服務于行政權歸屬主體應當成為一項基本的行政倫理準則。但是,我國行政系統中,行政權力的服務性價值準則已被利益價值準則所取代。在行政系統中,對于行政機構和公職人員行為的評價常以是否為本部門、本區域、本單位的行政管理爭得利益為標準。③在地方保護中、部門保護中、行業保護中作用突出的行政機關或公職人員便可得到較高的行政評價。此種變態對依法行政的阻滯集中反映在否定行政法制統一的基本準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后在公司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1-03外賣小哥出車禍死亡買家有責任嗎
2020-11-09宅基地證征地補償多少錢
2020-12-01涉外婚姻證書認證程序是什么
2020-12-13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規模小的公司可不設監事會嗎
2021-03-21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