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會構成過失犯罪
一般來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均是過失犯罪,但只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才需要負刑事責任。而法律規定的過失犯罪頗多,常見的有: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等。
《刑法》對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罰,規定了兩檔刑罰:對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也就是說,過失致人死亡,除法律的一般規定外,《刑法》規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過失致人死亡的情況,根據特殊規定優于一般規定的原則,對于《刑法》另有特殊規定的,一律適用特殊規定定罪處罰。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關于失火、過失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規定;第一百三十三條關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規定;第一百三十四條關于重大責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規定等。
認定過失犯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第一,由于事件已經發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已清楚地展現出來,故司法工作人員不應由此逆推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正確的方法是,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第二,不能因為結果嚴重就斷定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行為人能否預見結果發生與實際發生的結果是否嚴重,具有一定聯系;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結果嚴重的,行為人就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凡是結果不嚴重的,行為人便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第三,行為人在實施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有時也會發生行為人所不能預見的結果,不能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是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就斷定他能夠、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一切結果。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_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過失犯罪最后導致的結果可能是犯罪人本身也沒有想到的,對于過失犯罪在法律上也有相關明確的法律規定。但是為了防止過失犯罪行為的發生,我們在行動時應該全面的考慮此行為帶來的后果,這樣可以降低過失犯罪的概率,如果你因為過失犯罪又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律霸網會為您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后股東可以收回出資嗎
2021-02-16股東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別
2020-11-11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只因丟失“費用結算收據” 理賠竟打折
2020-12-05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3-08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14買的二手房拆遷了怎么補償
2021-02-01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城鎮拆房賠償怎么計算
2021-03-19房屋拆遷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