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2月24日報道13437人次,這是從1月29日到2月12日15天內登錄國務院法制辦官方網站法規規章草案征集意見系統,瀏覽或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補償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收條例”)發表意見的總人次,這一數字創下迄今為止國務院行政立法征求公眾意見參與人數之最。
“無公共利益則無征收,無合理補償則無征收,無征收、補償則無拆遷,無法院裁判則無強制拆遷。”這是我國《憲法》、《物權法》規定的征收、拆遷行為必須遵循的法治原則。中國青年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向國務院法制辦提出修改建議的專家學者以及一些從事拆遷法律實務的律師,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征收條例的大方向較好地體現了這些原則,但距離真正實現“征收、補償、拆遷”三個不同階段的行為各歸其位,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則仍有諸多需要完善之處。
備受爭議的第四十條:征收條例調整范圍是否應包括非因公共利益的拆遷
在此前國務院法制辦召開的兩次立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堅決反對寫進條例,但最終寫進了征求意見稿的第四十條,在此次征求意見過程中,遭到了幾乎一邊倒的反對。
2月7日,全國律協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召開的征收條例征求意見會議一開始,第四十條就遭到與會大多數律師措辭嚴厲的批評。
北京才良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令認為,征收條例開宗明義地規定了調整范圍,即“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實行征收以及對征收房屋的所有權人給予補償”的法律行為,征求意見稿用絕大部分篇幅規定了因公共利益而實施的征收活動,征收條例中不宜對非公共利益的拆遷作出具體規定,非公共利益的拆遷應依照法律規定,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回歸自愿、平等協商的民事范疇。
曾經建言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現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進行審查的北大五學者之一沈-巋在《對征收條例的八條建議》中指出,第四十條意在避免新條例出臺后此項工作“無法可依”的困境,但是建議刪除這一條,對此最好單獨立法規定。
沈-巋表示,第四十條第二款要求建設單位編制拆遷實施方案,報房屋征收管理部門批準,然而,由于政府不能為非公共利益需要進行房屋征收,房屋所有權人對房屋仍然享有所有權,房屋征收管理部門憑什么可以批準呢?征收條例已經取消舊條例中的拆遷許可制度,這種批準是否會成為“變相的”拆遷許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6買賣婚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1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勞務外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3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職工的基本保險有哪些
2021-02-06保險利益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1-04平安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17死亡事故理賠流程
2021-01-24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平等原則
2021-01-18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如何進行審查
2020-11-15房屋拆遷補償該如何抉擇,可以要求在原有地段置換房屋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