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大部分地區都在進行征地拆遷,這也是為了順應城市發展的需要。經濟的發展需要大范圍的城市建筑支撐,比如說公共基礎設施需要土地,經濟開發區需要土地。在征地拆遷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是在農村進行的,就需要了解種植蓮藕國家征地補償是多少。
一、四川省種植蓮藕國家征地補償
1、征收每畝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均按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計算。安置補助費依據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人均耕地面積,按以下標準計算:人均耕地1畝及以上的,每畝耕地按前3年平均年產值6倍計算;人均耕地1畝以下的每個安置人口按前3年每畝平均年產值6倍計算。征用非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上述標準減半計算。
2、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各市(州)政府每3年修訂并報省政府批準后執行。在執行中各市(州)政府可根據本地區物價上漲幅度進行相應調整。 根據遂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通知》規定:
(1)、船山區:
市城市規劃區內的鄉鎮、永興、仁里、南強、保升、西寧: 1720元/年 其他: 1580元/年
(2)安居區:
安居: 1580元/年 其他: 1450元/年
(3)蓬溪縣:
赤城、寶梵、蓬南、三鳳、任隆、大石、吉祥、鳴鳳、文井、天福: 1580元/年 其他: 1450元/年
(4)射洪縣:
太和: 1580元/年 大榆、廣興: 1450元/年 其他: 1330元/年
(5)大英縣: 1450元/年
二、農村征地補償標準要求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一)、土地補償計算公式
1、土地補償費=被征地畝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2、安置補助費=需要安置的人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需要安置的人數=被征地數÷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數
(二)、青苗補償費計算公式
青苗補償費是指農作物正處于生長期未能收獲,因征用土地需要及時讓出土地,致使農作物不能收獲而使農民造成損失,所給予土地承包經營或者土地使用者的經濟補償。青苗補償費的標準一般農作物最高按一季產值計算,如果是播種不久或投入較少,也可以按一季產值的一定比例計算。青苗補償費的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規定并公告。 計算公式:青苗補償費=年產值÷耕種季數
(三)、安置人數計算公式
征地時,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 需要安置的人數=被征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
(四)、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標準及計算公式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6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不能使需要安置的移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需要提高標準的,由項目法人或者項目主管部門報項目審批或者核準部門批準。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16
只要當地的土地被政府征用拆遷的話,不管是用作與什么建設,都會進行補償的。國家對于補償的標準及補償費用的計算公式都是有規定的,所以我們應該了解我們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應該獲得的賠償有什么。
征地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幾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
征地補償維權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企業如何注冊
2021-02-07因土地賠償村民阻擋施工違法嗎
2021-01-13現在軍婚需要單身證明嗎
2021-01-31房屋贈與合同怎樣寫才生效
2021-01-22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二)
2021-03-25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28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