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犯罪如何處理?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752人看過

一、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犯罪如何處理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的規定精神,未滿14周歲是絕對無刑事責任年齡時期。因而未滿14周歲的人,無論實施了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因為未滿14周歲的人尚年幼無知,身心發育均不成熟。一般來說,他們對于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尚無明確的認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還很弱,其如果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往往是由于是非不清所致。但是并非其就可以完全任其做違法犯罪的行為而不承擔任何后果或懲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或送少管所進行管理幫教。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是不負刑事責任的,但是要負民事責任。根基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有自己的財產的應當由其財產進行民事賠償,或者由其法定監護人代為進行民事賠償。

二、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1、對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思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對于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上述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使未成年人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遵紀守法和防范違法犯罪的意識。

2、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

3、司法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少年先鋒隊應當結合實際,組織、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形式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4、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  

1、家庭結構殘缺,缺乏父愛或母愛導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理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直線上升,伴隨而來的是單親家庭少年成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概率增大。如錢某故意殺人(未遂)案,在對其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訪談時,他對自己作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認識能力、有效交流能力、處理情緒能力、和諧關系能力等9項能力的自我評價時,所打的分數偏低,可以看出他的自卑心理。

2、心理脆弱、偏執、逆反心理重

家庭結構健全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

(1)父母的縱容溺愛使子女容易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心理。而對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縱容,容易使他們產生孤僻、冷漠、放蕩不羈、狂傲自負等不良心理,常常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不滿,易和他人發生爭執沖突,一旦被壞人教唆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父母的教育觀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對,采取高壓,專制和棍棒的管教方式,造成青少年的自卑、逆反、壓抑、焦慮、過分孤僻和對他人充滿敵意,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這樣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類型。

(3)父母素質低,親子溝通不足。由于父母文化素質偏低,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以喂養為主,無法與他們進行心理上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緒變化,導致青少年遠離家庭,向外界尋求認同和支持,而導致受到不良影響。如個案訪談中的被告人童某某在學校里受到被害人毆打、威脅后,回家后也不愿意求助于父母,獲取父母的幫助,導致其憤怒情緒升級,進而選擇以暴制暴的方式處理矛盾,最終造成犯罪。

3、逞強好勝心理

青少年期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結束,而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年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這一時期被犯罪心理學家稱為“危險年齡”段,其危險性來源于他們的情緒表現充分體現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情緒表現出兩極性,時而強烈、狂暴,時而溫和、細膩,而且具有極端不穩定性和強烈好勝,容易偏執,心境的變化也體現出煩惱突然增多、孤獨、壓抑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沖動起來不計后果。這也是未成年人中激情犯罪較多的原因。由于逞強好勝使其分辨是非能力差,往往稍被唆使便容易上當,偏離正道,被壞人利用,其犯罪動機盲目、模糊,只為顯示自己,證明自己,不考后果如何。

4、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極模仿心理

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點,對新鮮事物具有神秘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如引導不當也會造成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如一些青少年由于對異性,毒品等充滿神秘感,好奇心驅使去尋求刺激,再加之自控力差,進而模仿;因好奇而模仿武俠小說、碟片中的暴力情節、色情行為而違法犯罪。而吸毒低齡化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也和青少年盲目好奇,消極模仿心理是分不開。

5、從眾心理

在群體壓力大,個人心理承受力小時,采取從眾行為而獲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種自然向往和能動適應群體生活的社會屬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需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糾合性犯罪的特點從眾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齡群體內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從近年來的統計數據看,青少年具有一定組織的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大多數。

6、報仇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青少年期是人格形成和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易表面化、直觀化。在當今多元化思維并存,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青少年更加難以正確地看待社會腐敗等問題,對社會不滿,甚至出現仇視心理,對法律、對社會信任度降低。而書本教育、老師的教導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反差,也會使青少年無所適從。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突然高漲、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獨立意識導致青少年產生反抗心理,容易激化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青少年就會走上歧途。

7、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之天敵”,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嫉妒心理,但關鍵在于人們怎樣去控制自己的嫉妒心,不加控制的嫉妒心,如脫僵的野馬,勢必帶來嚴重危害。未成年人中由于嫉妒而殺人和故意傷人的犯罪,也為數不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潘偉偉

潘偉偉

執業證號:

13303201610109706

浙江聚祺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在執業期間代理過各類的刑事、民事案件。有豐富的案件處理經驗,現主要致力于刑事辯護、債權債務糾紛、家事糾紛等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潘偉偉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通州区| 邹平县| 达尔| 德昌县| 天台县| 白河县| 芦溪县| 汉源县| 额济纳旗| 元谋县| 铜陵市| 兴安县| 马边| 嵊泗县| 宝兴县| 丽江市| 科技| 淮安市| 开封市| 繁峙县| 洛宁县| 个旧市| 万山特区| 利辛县| 南乐县| 武宣县| 本溪| 石阡县| 凤翔县| 彭阳县| 台南县| 沁源县| 襄垣县| 高陵县| 麦盖提县| 玉屏| 施甸县| 莱阳市| 松溪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