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犯罪由誰擔責
檢察院法律專家表示,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界定分三種情況:完全不負刑事責任、限制刑事責任和完全負刑事責任。
依據刑法規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司法機關應當依據司法鑒定結論做出相應的處理。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要視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結果而定。只有經司法鑒定確認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才不負刑事責任。雖然這樣的精神病人不負刑事責任,但如果危害公共安全或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而根據《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精神病人犯罪的法律規定
1、法律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
我國《刑法》第18條規定: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由此可見,精神病人是否應當負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刑事責任能力,并非所有的精神病人犯罪都負刑事責任,也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犯罪都不負刑事責任。認定精神病人犯罪時的行為能力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在司法實務中,犯罪嫌疑人一經鑒定為精神病人或者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處于精神病發病期時,那么,公安機關立案的應撤銷案件,已移送起訴的檢察院應作出不起訴決定,在審理過程中法院作出終結訴訟的裁定。但是,精神病人最終不負刑事責任的話,并非無需承擔其他法律責任,假如精神病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包括人身和物質),那么,該精神病人及其家屬仍然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法律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1款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因此,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法益的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但是,該年齡段的人假如僅僅是持有、運輸毒品、或者過失傷害甚至致人死亡的,都將不負刑事責任,同樣,仍將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閱讀了上述關于精神病人犯罪的擔責的相關內容,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要視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結果而定。如果需要擔責的是無行為能力的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車損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1-28責任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26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28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何為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08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農村換地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9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效力認定
2020-12-06土地流轉補償方案的相關內容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