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的責任該怎么認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所以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
首先,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該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機動車駕駛員在發生交通事故的同時,擅自逃離事故現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的行為。隨著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趨勢,嚴重擾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據法律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嚴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交通肇事逃逸具體該怎么處罰?
責任認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機可能無責任或只有部分責任,但如果逃逸,導致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司機就要負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
對于肇事逃逸后的責任認定,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分析。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其次,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明星cos經典形象被告侵權,如何界定侵權
2020-11-14新三板精選層如何開戶
2020-12-09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強制執行怎么申請拘留
2021-03-24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被保險人喪命誰能依法獲賠
2021-03-26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