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土地大體分為兩種,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也就是說單位和個人只能拿到土地使用權。一般來說,農村的土地都是集體土地,在使用的轉讓方面有嚴格限制,必須符合法律程序。農村土地類型也比較多,那么,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哪些形式?我們通過本文學習了解下。
一、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哪些形式?
1、宅基地
公民對其在農村依法所有的房屋的宅基地,享有使用權。使用權客體的范圍一般以房檐滴水線為準,房屋所有權人只對房檐滴水線內的土地享有使用權。對于房屋周圍的空地,如果這些空地面積和宅基地面積之和不超過該房主人依法可使用的宅基地面積的最高限額,可以作為宅基地進行使用權登記,但必須在一定期限內(一般為兩年)作為宅基地使用,超過面積多占部分,應退還集體耕種。新修房屋,一般應利用原有的宅基地、空地和荒地,盡量不占用良田。申請取得宅基地使用權,除經土地所有權人同意外,還須經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并按批準的面積和地理位置建房,不得少批多占、批東占西。易地建房的,原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由集體收回。
2、自留土地
自留地、自留山是農業合作化以后集體分配給社員長期使用的土地。自留地主要是菜地,自留山主要為解決社員的生活用材。這種使用權形式自確立后一直保持了下來,1982年憲法也明確肯定了農民對自留地、自留山的使用權。自留地只能用來種植農作物,自留山只能用來種植林木,未經批準,不得改作他用。
3、公用企事業
農民舉辦鄉村企業,或鄉、村興建公用設施需要占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經集體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或決定外,還必須經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土地使用者才能取得土地使用權。利用集體所有的土地興辦鄉村企業,土地使用權必須折價作為企業的出資,由土地所有權人依法享有出資的收益。鄉村企業終止時,土地使用權由集體收回。
二、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機制是怎樣的?
依據憲法,土地的所有權是不能轉讓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綜上所述,在集體土地中,最常見的應該是宅基地,這是給集體成員蓋房建屋用的。另外,集體土地使用權還包括自留地和鄉鎮企業建設用地等。根據目前政策,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流轉,宅基地使用人去世的,集體會收回宅基地。而鄉鎮企業需要用地的,要征得當地國土局批準。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交納的稅費有哪些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2020
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流程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公司裁員答應賠償不給怎么辦
2021-03-21商業險一般幾年可以終止合同
2021-02-01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保險代理人的職能有什么
2021-01-03投保協議
2021-02-27續保
2021-01-21集體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7農村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辦理流轉嗎
2021-01-27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幾種情況
2021-02-22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2-25城市舊城改造應當以公共利益為先
2021-03-03農村房屋拆遷補償的最新政策有哪些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