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正犯有哪幾種類型
1、利用無責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歲的乙盜竊,因為乙未到刑事責任年齡,與甲不構成共犯,甲屬于實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如,甲醫生欲殺害病人丙,將毒針交給不知情的護士乙。乙給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醫生為間接實行犯,乙視為不知情的工具。
行為并不需要僅僅以行為人自身直接的身體性行為為基礎,與能夠將器具和動物作為工具加以使用一樣,也能夠將他人作為工具實施犯罪。這種將他人作為工具加以利用,實現犯罪的情形,稱為間接正犯。
間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為這一點上類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對被利用者的行為獨立負責。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實施犯罪行為,應當認為是某甲單獨犯罪。
間接正犯與教唆犯的區別
1、間接正犯,是教唆行為的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者沒有刑事責任的人犯罪,這時候不是教唆犯而變成間接正犯。因為只有他以個人承擔刑事責任。
2、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從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脅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脅從犯(有教唆行為人的不可能是脅從犯,因此原則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脅從犯)。
3、關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對于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對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罰;只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按照對從犯的處罰原則處罰。
(2)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觀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觀上實施了教唆的行為,所以仍構成獨立的教唆犯。但是,考慮到教唆行為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對于這種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總的來看,可以這樣區分,教唆犯在教唆行為人為犯罪行為時使行為人產生了行為動機,而間接正犯只是告知行為人為一行為而并不讓行為人產生行為動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間接正犯一般有利用無責任能力人犯罪,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的情況實施犯罪行為。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越獄后怎么判
2021-01-17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是這樣的!
2020-11-10交通事故我和保險公司都是被告法院怎么判
2021-01-20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本
2021-01-03沒收程序由中院管轄嗎
2021-03-14執行死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5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