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有水(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
如何認定共同貪-污犯罪案件的“個人犯罪數額”
熊*國(以下簡稱熊):作為一種職務型經濟犯罪,貪-污行為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廉潔性的破壞及其程度主要是通過對公共財產權利的侵害表現出來的。相應地,貪-污罪數額的大小,是衡量其社會危害性程度的主要根據,也是對貪-污罪實施處罰的主要根據。因此,正確認定貪-污數額直接關系到罪與非罪以及量刑輕重,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苗有水(以下簡稱苗):根據刑法第383條的規定,貪-污罪以“個人犯罪數額”作為定罪量刑的標準。在單獨犯罪的情況下,以個人貪-污數額作為處罰的標準,是不存在太多問題的。但是在共同貪-污犯罪中,刑罰的適用與單獨犯罪相比要復雜得多。實踐中,有的同行從字面含義出發,將刑法第383條第1款規定的“個人貪-污數額”理解“個人所得數額”,即“個人分贓數額”,似乎可能造成刑罰適用上的偏差。
熊:我認為,將“個人貪-污數額”理解為“個人分贓數額”不符合立法原意,也不能做到罪刑相適應。所謂“個人貪-污數額”,實際上指的是“在單獨犯罪情況下的數額標準”。那么,在共同貪-污犯罪中,“個人貪-污數額”指的是各共同犯罪人個人實施貪-污行為涉及的犯罪總額。這一點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共識。雖然如此,尚無司法解釋對共同貪-污犯罪案件的數額認定問題作出規定。為了統一認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1月13日下發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指出,刑法第383條第1款規定的“個人貪-污數額”,在共同貪-污犯罪案件中應理解為個人參與或者組織、指揮共同貪-污的數額,不能只按個人分得的貪-污贓款數額來認定。對共同貪-污犯罪中的從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共同貪-污的數額確定量刑幅度,并依照刑法第27條第2款的規定,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苗:我仍然覺得,“個人參與或者組織、指揮共同貪-污的數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表述。理論上說,共同貪-污犯罪的數額不同于單獨貪-污犯罪的數額,共犯數額有犯罪總額、參與數額、分贓數額、平均數額等衡量標準。那么,在確定共同貪-污犯罪成員的刑事責任時,究竟應當以何種數額作為主要依據或標準呢?
熊:關于對共同貪-污犯罪人根據什么數額定罪的問題,理論上有“分贓數額說”、“參與數額說”、“犯罪總額說”、“分擔數額說”和“綜合數額說”等不同主張。而較為通行的是“分贓數額說”和“犯罪總額說”。我國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對于處罰貪-污共犯的數額標準問題的態度,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過程。早在1952年,《懲治貪-污條例》中第一次采用了“分贓數額說”,即集體貪-污按各個人所得數額及其情節,分別懲治。1979年刑法在總則中對共同犯罪的處罰作了原則規定,而在第155條關于貪-污罪中,沒有規定對貪-污共犯處罰的具體標準。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8年頒布的《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第2條第2款規定:“二人以上共同貪-污的,按個人所得數額及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分別處罰。對貪-污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貪-污的總數額處罰;對其他共同貪-污犯罪中的主犯,情節嚴重的,按照共同貪-污的總數額處罰。”這個“補充規定”對一般的共同犯罪人采取“分贓數額說”,對首要分子和主犯則采取“犯罪總額說”。依我看,對一般的共同犯罪人采取“分贓數額說”是欠科學的。修訂后的刑法沒有吸收“補充規定”的處罰原則,也沒有明確規定共同貪-污犯罪的處罰標準。
苗:司法解釋的情況呢?
熊:就司法解釋而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985年7月8日發布的《關于當前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中規定:“對二人以上共同貪-污的,按照個人所得數額及其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處罰。共同犯罪的貪-污案件,特別是內外勾結的貪-污案件,對主犯應當依法從重處罰。貪-污犯罪集團的危害尤為嚴重。貪-污集團的首要分子,要按照集團貪-污的總數額處罰。”可見這個司法解釋對共犯中的主犯、從犯采用的是“分贓數額說”,對貪-污集團的首要分子采用“犯罪總額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989年11月6日發布的《關于執行<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指出:“共同貪-污犯罪中,各共犯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實施共同的犯罪行為,因此,各共犯均應對共同貪-污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負責。對于共同貪-污中主犯情節嚴重的,按照共同貪-污的總數額處罰。共同貪-污尚未分贓的案件,處罰時應根據犯罪分子在共同貪-污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并參照貪-污總數額和共犯成員的平均數額確定犯罪分子個人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對于共同貪-污個人所得數額未達到2000元,但共同貪-污數額超過2000元,主要責任者應予以處罰,其中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這個解釋第一次采用了理論界普遍認可的經濟犯罪總贓定罪原則,即“各共犯均應以共同貪-污犯罪行為造成的危害后果負責”。同時也對共同貪-污尚未分贓的處罰標準作了解釋。
苗:剛才談到,修訂后的刑法對貪-污共犯處罰標準沒有作出具體規定。但是,在刑法總則對共同犯罪中不同犯罪人的罪責范圍作了明確規定。基于此,有人提出對貪-污共同犯罪中的各共犯應當以犯罪的總數額負責,即以貪-污總額負責。這個道理說得通嗎?
熊:我贊成各共同貪-污犯罪人均對其所參與犯罪的總數額負責的觀點。理由是:在追究共同犯罪人刑事責任的時候,必須堅持共同負責的原則,每一個共同犯罪人都應當對其所參與實施的犯罪負刑事責任。至于具體的量刑,則是根據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來決定。當然,在共同貪-污犯罪中,由于共同犯罪結合形式不同、各共犯參與犯罪次數不等,對貪-污總額負責范圍也會不同。因此,在共同貪-污犯罪中,確定各共犯成員的刑事責任應當分清主次,區別對待,著重以刑法中有關共犯成員刑事責任的原則為基礎,結合共同貪-污犯罪的特點,具體分析和確定每個共犯成員的刑事責任。
苗:這里有沒有可能提出幾條具體的規則呢?
熊:根據刑法總則的規定,參照1997年11月4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對于共同盜竊的解釋,認定共同貪-污犯罪中共犯所負責的犯罪總額可遵循以下三條規則:第一,貪-污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對集團預謀以及組織所得的全部貪-污的總額負責。第二,貪-污罪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應對其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共同貪-污的總額負責。第三,貪-污犯罪集團或一般共同貪-污犯罪中的從犯應對其參與的共同貪-污的數額負責,并依照刑法第27條第2款的規定,從輕、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就數額認定而言,共同貪-污犯罪與共同盜竊犯罪不應有實質性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十年工齡單位能開除嗎
2021-01-31強制性標準具體包括哪些標準
2020-12-17二審案件一定要合議庭審理嗎
2020-11-18法律顧問處理客戶糾紛的方法
2020-12-03深圳注冊商標如何操作
2021-03-19新《商標法》幾大亮點
2021-02-14不安抗辯權的名詞解釋
2020-11-09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及分析
2021-03-13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保險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2-06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