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造假應付的法律責任
會計造假直接侵犯了國家和有關方的利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是一種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但會計造假一般體現在企業或單位的財務活動中,除了單位要承擔經濟責任以外,誰來為這個行為承擔法律責任那?以往對這個問題很不明確,1999年10月31日公布的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明確了會計責任主體,其目的就是要理順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于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應負的責任,更加明確了責任人。一旦事發,單位負責人難辭其咎,再也不能以"不懂業務""不了解情況"等借口來推卸或減輕罪責。
單位負責人就是本單位的"一把手"和最高負責人,統管本單位所有的工作,包括會計工作,當然應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信息質量負責。從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之間對于本單位會計工作的職責劃分看,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執行者和被管理者。被管理者直接對管理者負責,管理者直接對社會負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二者的關系和責任不能顛倒。至于單位負責人如何履行這一職責,可以按照內部管理需要,將其對會計工作的責任在有關人員之間進行適當分解,以在單位內部形成層層制約的會計責任體系。
從目前市場經濟條件的實際情況看,財會人員只是一個被聘用、被領導、被脅從者的角色。一般來講,會計人員不會主動造假。現在有"數字出干部,干部出數字"的民諺,一些單位主要領導為追逐政治或經濟上的私利,指使或強迫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弄虛作假;-些政府官員為完成經濟指標,強令下面虛報瞄報。瓊民源案就是單位負責人指使本單位會計人員弄虛作假的典型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單位會計人員是不能對自己無法控制的會計工作負責的。而只能由單位負責人負責。
會計造假形式
目前,企業會計報表造假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虛增資產,虛增利潤;二是虛增負債,隱瞞利潤。前者主要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因為國有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領導人的升遷;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營企業和個人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因為這類企業不注重業績,更關心的是如何逃避國家的稅收,少接收政府有關部門的攤派。
1.資產虛增
(1)費用資產化
企業當期發生的費用應當計入當期產品生產(或商品經營)成本或期間費用。但有的企業卻將部分應該計入當期的費用計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類會計科目,使得企業當期損益不實;有的企業待攤費用不及時足額攤銷,而是長期掛賬,將本屬于期間費用的支出列作資產。企業通過將費用資產化,虛增了企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
(2)存貨不實
有些企業積壓多年的貨物,或已經淘汰過時應當報廢的物資不做賬務處理,或存貨的現實價格(或可變現價格)已明顯低于賬面歷史成本價值卻仍按歷史成本掛在存貨賬上,存貨價值不實,違背了企業會計準則確認的謹慎性原則,虛增了企業存貨價值。
(3)固定資產價值虛假
企業固定資產價值不實主要表現在折舊不足、技術進步后造成的無形損耗不計、已毀損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資產不處置等,虛增(減)企業資產。
(4)遞延及無形資產攤銷不足
遞延及無形資產應當按時足額攤銷,已經淘汰過時的無形資產不應當再掛無形資產賬而應當將攤余價值作為期間費用計入損益。而許多企業對已經沒有使有價值或已經不可能再給企業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不做相應的財務處理,卻仍然作為資產列賬,虛增了企業資產。
2.負債不實
(1)應付款項高估
許多企業的應付款項不及時或每年與往來單位核對確認清理,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的應退未退、應付未付款項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應付款項(不包括長期應付款項)以及債權人已經不存在的仍掛賬的也不少見,企業實際需付債務小于財務賬面債務,企業應付款項高估。
(2)預提費用不實
許多企業為了調節當期損益,不按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預提費用,而是根據企業調節損益的需求預提,有的企業應提的不提或不應預提及多預提的不及時沖銷,致使預提費用會計科目反映不實。
注意這三種財務造假手段
①假賬的最大藏身之地——“應收賬款”
每家企業的財務報表中都會有“應收賬款”這一項,用來記錄那些已經賣出去卻還沒收到款的利潤金額。這是最容易被操縱的地方,是假賬的聚集地。做假賬的公司會利用其它“關系企業”進行虛假交易,偽造銷售利潤,但錢并沒有到賬。因為在會計規則的世界中,利潤是在東西賣出去的時候就確認了,而不是在收到錢的時候確認。所以很多企業利用這個特點,通過賒賬銷售來偽造利潤額。所以,通常你在看到損益表上看到了利巨額增加,但現金流量表上卻沒有這筆款進來,就要在心里打一個問號了。
假的真不了。賒賬的利潤不可能一直賒著,款遲遲不進來是需要有個說法的。實在拖不下去了的時候,公司一般都會找個理由讓賒賬方把貨退回來,這筆利潤就全當沒發生過。但不知情的投資者還以為公司業務大幅上漲,已經大筆買入了該公司的股票……
②挪用公款的最好途徑——“固定資產”
很多公司都需要購買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比如生產廠商的機床、大型生產機械、高端軟件系統、甚至是生產車間和辦公大樓等等。這些東西的價格都是特別高的,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而且很難定價——你說這棟樓值10億,我覺得值20億。最簡單的手法就是故意抬高某些固定資產的價格,然后將高出來的那部分資金轉移走,投資者們就這樣被騙了。還有一種常見的手法就是故意將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延長,攤到每年的折舊費用就減少了,從而抬高每一年的利潤額。
當然,這種手段也是可以識別的。如果你懷疑某家公司正在進行的廠房擴建工程(固定資產投資)有貓膩,你可以關注一下它的投資項目有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開建的時候承諾3年內竣工,但期間又宣布推遲竣工日期,就非常可疑。或者竣工后卻遲遲看不到這部分新的資產給企業帶來的效益,甚至一再進行整頓,又不向投資者公開說明真實原因,我們就非常有理由懷疑這是個“紙上工程”。
③神出鬼沒的“其他業務利潤”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主營業務。但不是每家公司的所有利潤都來自于主營業務,還有“其他業務利潤”這個東西。我們在看財報時,最終的總利潤額中,是包含主營業務利潤以及這個“其他業務利潤”的。比如,一家生產挖掘機的公司,主營業務是售賣自己生產的挖掘機。但是這家公司經常會把自己空置的倉庫租給其他公司存放貨品,賺取一部分收入。而這部分租金收入并不是自己的主營業務,就要歸在“其他業務利潤”中。
正常情況下,其他業務利潤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但中國的很多上市公司不務正業,看哪里賺錢就去哪里撈一筆,到處投機倒把。美其名曰是“運用閑散資金”,實則不務正業。這就讓很多不明就里的投資者看到這種公司利潤還蠻高的,就以為業務水平不錯。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是需要披露“其他業務利潤”到底是從哪里賺來的錢。我們可以從披露的情況中分析,這種利潤來得是否合理。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挖掘機生產商利用閑置廠房出租獲取一些租金收入,只要額度沒有很大,就是非常合理的。但如果你看到一些其他業務利潤甚至超過主營業務,或者跟主營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的收入來源,比如制藥廠商跑去做房地產、服裝生產商忽然開始搞礦產……甚至最后干脆業務重組,專門去做那種業務了。這種見利就跑的行為是有風險的,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進去馬上就能站穩腳跟,輕率的業務重組決定相當于置股東利益于不顧。
上面這三種只是比較常見的假賬行為。還有很多其他假賬手法,比如一些地產商哪怕已經竣工了卻依然不把這部分房產歸為自己的固定資產,而始終在報表里將其確認為在建工程,是因為一旦確認了固定資產,就要產生折舊費和利息費用,拉低利潤;比如,偽造或不披露壞賬準備金的應收款賬齡;再比如,偽造債務償還能力,制造虛假收入來騙取貸款等。
希望可以幫您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分包資質標準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8病假和醫療期的區別是怎樣的
2021-02-25破產清算期間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權的行使
2020-12-22特價商品不退不換合法嗎
2021-01-21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交通事故打官司流程
2021-03-21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無責以買保險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0-12-0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指什么
2021-03-2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續期)合同怎么寫
2020-11-09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