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許多居民個人的財富資金也迅速增長,而土地作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資源,其保值增值效應十分明顯,因此,有些人或出于財富增值的需求、或出于辦廠經營的需求等等,都對土地使用有一定需要,那么,私人征收土地的年限是多少呢?
一、個人是否能征收土地
所謂征收是指國家依法將個人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收歸國有。“征收”的主體是國家,個人不能叫做征收,個人只能通過向集體承包或者租賃取得土地使用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二、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義務
(一)征地前告知義務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對政府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程序有明確的規定,政府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應依照法律的規定逐步實施。征地前告知指的是政府在準備實施征地之前應當將與征地有關的事實告知被征地農民。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中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據此規定政府在征地之前應將下列信息告知被征地農民:
1、被征地土地的用途(征收后的用途);
2、被征土地的位置;
3、此次實施征地初步擬訂的補償標準;
4、對被征地農民的安置途徑。
(二)征地前確認義務
政府在征地前應當將擬征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對擬征土地的地類、年產值、地上附著物的調查結果須經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確認。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中還規定:“確有必要的,國土資源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
據此,被征地農民對政府擬實施的征地行為有異議的可以申請舉行聽證會。政府有義務保障被征地農民及集體經濟組織此項權利的行使。
綜上所述,私人征收土地的年限這個問題不能成立,因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除了國家之外,個人沒有征收土地的權力,只能以承包或租賃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同時,政府在征收土地時應履行征地前告知義務和征地前確認義務,保障農民的知情權。
?2020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最新標準
?2020年集體土地征收程序是怎樣的?
?2020年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對于補償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哪些房子要補交土地出讓金
2020-11-10長期租房戶可否申請廉租房
2020-12-21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消費合同多久生效
2021-03-01離婚財產保全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3-21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1-02-02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