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駕入刑為何爭議不斷?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條規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并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修正案是全國人大制定的,該條規定“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并處罰金”從字面上看應是明確的無爭議的,但爭議的起源卻源自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張-軍在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表示,對醉酒駕駛者追究刑責應慎重,應與行政處罰注意銜接。
他表示,各級法院要正確把握危險駕駛罪的構成條件,5月1日后,各地公安機關已陸續查獲了一批醉酒駕駛犯罪嫌疑人,很快將起訴到人民法院。而各地法院具體追究刑事責任,應當慎重穩妥,不應僅從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認為只要達到醉酒標準駕駛機動車的,就一律構成刑事犯罪,要與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銜接。
也就是說,雖然刑法修正案(八)規定,醉酒駕駛機動車要追究刑事責任,卻沒有明確規定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前提條件,但根據刑法總則第13條規定的原則,危害社會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對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要注意與行政處罰的銜接,防止本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罰的行為,直接訴至法院追究刑事責任。
應該說,作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發出這樣的聲音,也是為了厘清司法適用條件,但這一對該修正案的解釋卻引起民眾與媒體的不解,質疑聲不斷。
立法法第第四十二條法律解釋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第二條規定:凡屬于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于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從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在醉駕適用法律上,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的、二是達到醉酒駕駛的酒精濃度。只要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就構成了醉駕的法律適用條件。在修正案中并沒有設定其它的條件,并沒有規定情節輕重的條件,并沒有要求造成危害后果,因此,依據立法法的規定,即使要對該條款進行明確或解釋,也應是全國人大而非最高人民法院,而所謂的“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觀點,也與修正案八不符,違背了立法法的規定。
媒體與民眾對“酒駕入刑”爭議引發的質疑是司法自由裁量權究竟應當有多大,附帶條件的“酒駕入刑”條件應當是什么,會不會讓法律變成橡皮筋,會不會助長以言代法和執法不公。如果醉駕入刑與否要視情節、后果而定,那么在現實國情下,所謂情節和后果極可能異化成權力和關系,視情節、后果而定極可能異化成視權力大不大、那些有權的、有錢的以及社會名流們很可能成為受益者,不知會滋生多少弄虛作假、徇私舞弊,“醉駕入刑”的公正性將大打折扣。公正是法律和司法的第一要義,公正性喪失就會引發民眾對該法條的質疑,對該法條的正常適用也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民眾擔心與質疑的是請不要讓法律成為特權脫罪的保護傘,立法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立法者全國人大與執法者最高人民法院應給民眾一個公正、明確的交代或說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審被判離婚何時生效
2021-03-09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大學里可否結婚
2021-01-27如何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1-02-11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什么情況下繼承權會喪失
2020-12-18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