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定民事欺詐與合同詐騙罪
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察,從而認定是民事欺詐還是合同詐騙罪:
1、考察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
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已沒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也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與他人簽訂合同,一旦貨款到手,便大功告成,或大肆揮霍,或逃之夭夭,如此等等,不言而明,這些人簽訂合同是假,騙取財物是真,當然應以詐騙論處。但是,不能只根據簽訂合同時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作為區分詐騙與合同糾紛的標準。例如,某人在沒有落實貨源的情況下,為了營利即與人訂立了供貨合同。在收到預付款之后,多方查找貨源,仍未落實,但表示愿意償還貨款,并承擔違約責任。此案中,行為人在不具備履行合同的條件下與他人簽訂了供貨合同,但從他的整個活動看,主觀上并沒有詐騙的目的,因此,不能認定為詐騙,而應當按民事欺詐處理。
2、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欺騙行為
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沒有欺騙行為,即使合同未能全面履行,也只能作合同糾紛處理,不能定合同詐騙罪。但是,有欺騙也不一定構成詐騙罪。一般來說,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行為人在事實上虛構了某些成分,但是并非掩蓋基本事實,而且實際上也并未影響對合同的履行,或者雖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行為人愿意承擔違約責任,說明行為人并無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故不能以詐騙罪處理。然而,對于那些偽造證件,使用假證件,編造謊言,騙取信任,掩蓋其根本無力履行合同的真相,給對方造成重大損失的,應當以詐騙罪論處。
3、看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后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
實踐表明,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在簽訂合同后,必然設法創造條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如果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會愿意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對方損失。無疑,這屬民事糾紛。但是,有些人在合同簽訂后,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往往是貨款一到手,便移作它用,或大肆揮霍,造成無力償還。這種行動足以證明他根本無意履行合同,完全是出于騙取財物的目的,因此,應當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4、看行為人在違約以后是否愿意承擔違約責任
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若有履行合同的誠意,發現自己違約或者對方提出違約時,盡管提出種種辯解,但當無可辯駁自已違約時,會承擔違約責任。然而有些人在明知自已違約,不可能履行合同時,往往采取潛逃等方式進行逃避,使對方無法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騙取財物的故意。對于這種人,一般應以合同詐騙罪論處。但是,應當指出,對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債,或者在雙方談判中百般辯解,否認自己違約的,一般不能認定為合同詐騙罪,而應當按民事糾紛處理。
5、考察行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查明合同末履行的原因,對于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騙取財物的目的有很大作用。根據我國《民法通則》之規定,合同當事人一旦享有權利,就必須相對地承擔相應的義務,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是對等的,如果合同當事人一方面享受了權利,而不愿意、不主動去承擔義務,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為人主觀上造成的,從而說明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應當以合同詐騙罪論處。但是,如果合同當事人享受了權利后,自己盡了最大努力去承擔義務,然而,由于發生了使行為人無法預料的事實,致使合同無法履行。對此,應當以民事糾紛處理,不能定合同詐騙罪,因為這種情況行為人不具有騙取財物的目的。總之,區分合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時,要在綜合全案事實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把握實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不服處罰如何解決
2021-02-14學生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2021-03-23遭人辱罵如何維權
2021-03-01法律如何懲處詐騙罪
2021-01-15如何保護照片版權
2020-12-19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子女撫養費一方拒絕支付怎么辦
2020-11-09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